[发明专利]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5065.9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0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彦明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耿联军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压 蔓延 烧结 | ||
1.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和底座(3),箱体(2)和底座(3)通过螺栓(1)连接;箱体(2)的顶部外侧环周固定有减震闭风装置(4),在使用过程中两个正压自蔓延烧结箱竖直放置在一起,第二正压自蔓延烧结箱的底部放置在第一正压自蔓延烧结箱顶部,第一正压自蔓延烧结箱通过减震闭风装置(4)对第二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叠落过程产生的加速度进行缓冲,第一正压自蔓延烧结箱通过减震闭风装置(4)和第一正压自蔓延烧结箱顶部共同对第二正压自蔓延烧结箱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底座(3)包括底座框(36)、第一底座内沿(32)、底座耳(33),第一底座内沿(32)为处于底座框(36)内部的环沿,第一底座内沿上表面在水平上比底座框(36)上表面低,第一底座内沿下表面在水平上比底座框(36)下表面高,多根篦条成平行结构等间隔安装在第一底座内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篦条两端通过耐火水泥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固定,底座耳(33)上有第一连接通孔(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底座(3)还包括第二底座内沿(31),第二底座内沿(31)为处于第一底座内沿下部与第一底座内沿(32)有平行且有间距的环沿,第二底座内沿下表面在水平上比底座框(36)下表面高,第一底座内沿上表面等间隔布置有腰风管插孔(35),腰风管插孔(35)整个构成一个环形,每个腰风管插孔(35)都为一个通孔,第二底座内沿(31)在竖直上与每个腰风管插孔(35)对应的位置都开有一条通风缝(34),通风缝(34)的宽度大于等于腰风管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内沿(32)厚度比第二底座内沿(31)厚,第一底座内沿(32)比第二底座内沿(31)宽度大,通风缝(34)为从内向外开且通风缝(34)的长度小于腰风管插孔(35)到第一底座内沿(32)的内侧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减震闭风装置(4)包括环形闭风板(41)、底板(45)、加强肋(46)和减震装置,减震装置有多个,布置在烧结箱顶部的侧壁(21)的外侧,每个减震装置包括套筒(44)、T形活塞(42),弹簧(43),底板(45)为长方体板其一侧固定在烧结箱顶部的侧壁(21)的外侧,加强肋(46)固定在底板(45)底部和侧壁(21)的外侧,套筒(44)焊接在底板(45)上部,T形活塞(42)的下部处于套筒(44)中,弹簧(43)连接底板(45)和T形活塞(42),T形活塞(42)的上台阶之间大于套筒(44)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当第二正压自蔓延烧结箱的底部放置在第一正压自蔓延烧结箱顶部时,外套筒(43)顶部到箱体(2)顶部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底座内沿(31)到底座(3)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当箱体(2)中物料的厚度在30厘米或以下时,腰风管插孔(35)中不插腰风管(6);当箱体(2)中物料的厚度在30厘米以上100厘米以下时,物料厚度大于30厘米开始,腰风管插孔(35)中插有弯头向箱体(2)中心线的腰风管(6),且物料厚度从30厘米开始,物料每增加8-15厘米厚度,腰风管插孔(35)弯头增加一层,弯头为一层时,弯头的高度都相同,当弯头为两层时,弯头的高度分为两层,且间隔弯头的高度相等即每层弯头的高度相同,当弯头为三层时,弯头的高度分为三层,且间隔两个弯头的高度相等即每层弯头的高度相同,当弯头为n层时,弯头的高度分为三层,且间隔n个弯头的高度相等即每层弯头的高度相同,n为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正压自蔓延烧结箱,其特征在于:腰风管的弯头与竖直方向成90度弯角,或者腰风管的弯头与竖直方向成75-85以及95-105度弯角,所述的两层高度的弯头是指腰风管(6)有两种不同高度且间隔排列,所述的三层高度的弯头是指腰风管(6)有三种不同高度且价格排列,且成低-中-高周期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彦明,未经刘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50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细长组合式内孔加工用的内撑工装及内孔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