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湿预冷器及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9424.1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5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楠;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143 | 分类号: | F02C7/143;F02C7/16;F02C7/224;B01D53/26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周达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湿 预冷器 高超 声速 预冷 组合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预冷器及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在进气道和压气机之间设置有除湿预冷器,除湿预冷器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入口与进气道联通,引入的是含湿空气;第一流体通道上设置有除湿结构,用于对第一流体通道内的含湿空气除湿;第二流体通道引入低温流体,低温流体为低温燃料,低温燃料与第一流体通道进行换热,对第一流体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升温后的燃料经第二流体通道出口引出,为燃烧室提供燃料;第一流体通道出口将除湿、降温之后得到的低温干空气引出,第一流体通道出口与压气机联通,为压气机提供低温干空气。本发明将预冷除湿一体化设计,通过简单、紧凑的结构设计就能够实现空气的高效预冷除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预冷器及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
背景技术
超声速飞行技术作为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因其巨大的军事价值和潜在的民用、商用价值而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深入研究。以SABRE为代表的预冷组合发动机是实现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种具有光明前景的动力系统选择。预冷器作为预冷组合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位于进气道与压气机之间,将高温高速来流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冷却,这对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当空气的温度冷却到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析出,当空气温度被冷却到冰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会冻结成霜,并附着于预冷器管壁表面,这会导致总压损失增大,产生气流畸变,甚至堵塞管道,对发动机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对于预冷发动机而言,实现高效强预冷的同时能够防结霜控霜是关键技术难点之一。
现有实现预冷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压气机进口喷入冷却介质,其中的典型代表如美国MSE技术应用公司提出的射流预冷却TBCC发动机方案MIPCC-TBCC;二是利用预冷器,如日本的吸气式涡轮冲压膨胀循环发动机ATREX、俄罗斯的深冷空气涡轮发动机ATRDC和英国REL公司的方案。
在现有的预冷组合发动机中,为了防止结霜,进行了各种尝试,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在气流中喷入低温流体(如液氮或液氧)或者特定的冷凝气体(如甲醇或酒精),在空气进入冷凝器之前,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并排出,从而抑制结冰。二是以对高温高速来流进行适度冷却代替深冷,即将空气冷却到冰点温度以上,从而达到防结冰的目的。现有公开文献中对于第一种方案,以日本的ATREX和美国的KLIN为代表,英国的SABRE4.0和Scimitar作为第二种防结冰方案的典型代表。
现有的预冷器防结冰技术中,预冷系统和除湿系统分离,大多数预冷器存在结冰的关键问题,除湿系统结构复杂且空间体积大。对于射流预冷除湿方案,在气流中喷注低温液体的方案需要额外携带大量的低温喷注液体,使得飞行器的负重增大,且喷注结构、喷注角度、喷注量等均有要求,结构复杂性大,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空气污染问题,且可能使得压气机进口来流氧含量下降,对燃料燃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在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领域,当空气温度冷却到冰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预冷器与空气接触侧表面冻结,即结冰问题发生。预冷器换热管道的结冰不但使得预冷器的换热效率急剧恶化,同时将对发动机整体性能造成恶劣影响。为在保证预冷器预冷效果的同时解决预冷器结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湿预冷器及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其将预冷除湿一体化设计,通过简单、紧凑的结构设计就能够实现空气的高效预冷除湿。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超声速预冷组合发动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和尾喷管,在其进气道和压气机之间设置有除湿预冷器,所述除湿预冷器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第一流体通道入口与进气道联通,引入的是含湿空气;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设置有除湿结构,用于对第一流体通道内的含湿空气进行除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9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短路心柱抽能式并联电抗器
- 下一篇:一种防漏油联轴器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