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2229.6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7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薛鹏;赵一凡;谢静超;胡江碧;张迪;陈俊伟;王少锋;喻杨健;刘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1F8/00;E01F7/06;H02J7/35;H02S20/21;H02S20/23;H02S40/10;H02S4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赵云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隙 采光 发电 顶棚 | ||
1.一种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顶棚包括用于跨设在道路上的棚体(1)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棚体(1)包括由内而外依次间隔套设的棚体内层(1i)和棚体外层(1o);
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铺设在棚体(1)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棚体(1)包括设置在棚体外层(1o)上的外层透光窗(w1)和设置在棚体内层(1i)上的内层透光窗(w2),棚体内层(1i)的与外层透光窗(w1)相对的区域为内层不透光区域,棚体外层(1o)与内层透光窗(w2)相对的区域为外层不透光区域;所述外层透光窗(w1)和内层透光窗(w2)错位设置,内层透光窗(w2)与至少一个外层透光窗(w1)相邻,内层透光窗(w2)和与其相邻的外层透光窗(w1)的交界处设有采光缝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内层电池板(5i)和外层电池板(5o),内层电池板(5i)铺设在内层不透光区域上,外层电池板(5o)铺设在棚体外层(1o)的外层透光窗(w1)以外的区域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外层(1o)设有多个外层透光窗(w1),棚体外层(1o)的除外层透光窗(w1)以外的区域上均铺设外层电池板(5o);所述棚体内层(1i)设有多个内层透光窗(w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透光窗(w1)铺设有透光玻璃和/或透光型太阳能电池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内层(1i)设有多组内层透光窗组,棚体外层(1o)设有多组外层透光窗组,各组内层透光窗组和外层透光窗组均沿棚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从棚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内层透光窗组和外层透光窗组从棚体(1)的跨设在道路上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透光窗(w2)和外层透光窗(w1),沿棚体(1)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沿棚体(1)的跨设在道路上的一端向另一端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缝隙(3)内设有透光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缝隙(3)内设有棱镜,棱镜的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棚体(1)中部偏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不透光区域设置为可开闭结构,内层不透光区域打开时形成光线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采光的光伏发电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不透光区域的内侧面设置为镜面;和/或,所述内层不透光区域上铺设的内层电池板(5i)的表面设置为磨砂面;
所述棚体外层(1o)和棚体内层(1i)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采光缝隙(3)即是相邻的内层透光窗和外层透光窗的边界之间的所述间隙,外部光线依次经过外层透光窗、采光缝隙(3)和内层透光窗进入棚体(1)内部;
所述棚体(1)的跨设在道路上的两端均设有透气窗(4),透气窗(4)沿棚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光伏发电顶棚还包括设置在棚体(1)内的用电设备,用电设备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相连;
所述棚体(1)的长度为100-2000m;
所述光伏发电顶棚还包括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棚体外层(1o)上的轨道结构以及沿轨道结构移动的清洁刷,轨道结构在棚体(1)的跨设在道路上的两端之间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工业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22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传控制方法、通信接口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无磨损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