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4414.0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安;陈海燕;陈旭翔;谢雨;李柏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38 | 分类号: | A47L11/38;A47L11/40;E04F2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周长星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内墙 抹灰 裂缝 清理 机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清理架,清理架外侧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清理架远离把手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本发明,需要对墙面进行清理时,使清理架通过四个万向轮抵住墙面,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刷辊转动,刷辊通过刷毛对墙面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墙面对清理架进行支撑,使墙面清理装置更为省力,通过转动连接的把手,使清理架上下移动时,始终能够通过万向轮抵住墙面,并且通过设置的喷洒机构,能够在清理的同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避免后续重新处理,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对墙面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在对建筑内墙进行抹灰处理前,需要使用清理机构对墙面进行清理,之后对墙面进行湿润,以提高混凝土的粘着力。
目前的内墙抹灰用基面清理机构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内墙抹灰用基面清理机构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内墙抹灰用基面清理机构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现有的内墙抹灰用基面清理机构在使用时,大都是手持式的,在清理时,对工作人员的手臂负担较大,较为费力,无法对清理装置进行支撑,并且在清理后,还需要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无法在清理的同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不便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及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内墙抹灰用基面清理机构在使用时,大都是手持式的,在清理时,对工作人员的手臂负担较大,较为费力,无法对清理装置进行支撑,并且在清理后,还需要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无法在清理的同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不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内墙抹灰裂缝用的基面清理机构,包括清理架,所述清理架外侧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清理架远离把手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其中,
所述安装槽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之间可拆卸安装有刷辊,所述刷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刷毛,所述清理架两端的外侧安装有安装架;
所述安装架远离把手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安装架靠近清理架一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轴端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清理架较长边两侧安装有喷洒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刷辊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刷辊对应第一连接槽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槽内端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刷辊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刷辊靠近第二连接槽的端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均为矩形柱状,且第一连接杆通过弹簧与第一转动杆构成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共设置有四个,且万向轮分布在清理架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喷水管,所述清理架较长边两侧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远离把手一侧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喷水管一侧连通有进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需要对墙面进行清理时,使清理架通过四个万向轮抵住墙面,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刷辊转动,刷辊通过刷毛对墙面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墙面对清理架进行支撑,使墙面清理装置更为省力,通过转动连接的把手,使清理架上下移动时,始终能够通过万向轮抵住墙面,并且通过设置的喷洒机构,能够在清理的同时,对墙面进行湿润处理,避免后续重新处理,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对墙面的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4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