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41519.2 | 申请日: | 2022-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曹书龙;徐成剑;张仲伟;黄晓敏;李钢;蔡玉鹏;张芝玲;胡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1C7/18;E01C7/32;E02B1/00;E02B3/06;E02B3/12;E02B3/16;E02D5/2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胡盛登 |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透水 堤梗上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绿道,所述绿道的底部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软基透水堤梗顶部并水平延伸至临水侧生态护坡和背水侧培厚区,在土工格栅的上层铺设有黏土填筑层,黏土填筑层的上层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临水侧生态护坡、多功能抗滑桩、滨岸带以及消浪固脚平台,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背水侧培厚区及压浸平台,在临水侧生态护坡的下方设置有堤身防渗体,本申请在满足防洪保安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并节省了工程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态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对防洪堤在防洪保安、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原河湖区河堤、湖堤、圩垸堤防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为开发利用河道、湖泊,不断围湖造田而围起,堤基为厚层(3~10m)冲洪积层淤泥质土,堤身为人工挑土填筑而成,填土质量较差,历年汛期险情频发,堤身散浸现象严重,局部堤段出现迎水面浪坎、滑坡和堤防背水侧滑坡的情况。
对现状河湖软基透水堤防进行加固改造,首先需要确保在施工期及完建后运行中软土基础不出现深层滑动,其次应保证在河湖高水位时堤身能正常挡水,且不出现渗透变形。建设时堤外需尽量避免对水体容积的侵占,堤内需考虑减少征迁;完建后需满足市民交通出行及亲水需求,实现滨水景观与城市阳台的有机融合,使堤防具备防洪保安、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一般的堤防软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碎石粒料桩法或水泥土复合地基等,均需对现状土堤进行挖除,堤身扰动大;或在临水侧填筑大量土石料进行镇脚压重,湖泊容积侵占多;或通过堤防岸线往背水侧后退、修筑子堤等方式加大基础面积,需征用较多土地;以上方法均涉及对现状堤防大规模改造,水土保持效果差,工期长,造价高。同时一般的堤身仅具有挡水单一功能,需进一步探索适合该条件的堤防加固改造型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满足防洪保安的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亲水、便民交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并节省了工程运行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包括铺设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所述绿道的底部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铺设在软基透水堤梗顶部并水平延伸至临水侧生态护坡和背水侧培厚区,土工格栅两侧分别与临水侧生态护坡和背水侧培厚区的底部交接,在土工格栅的上层铺设有黏土填筑层,黏土填筑层的上层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临水侧生态护坡、多功能抗滑桩、滨岸带以及消浪固脚平台,所述绿道的临水侧从软基透水堤梗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有背水侧培厚区及压浸平台,在临水侧生态护坡的下方设置有堤身防渗体,所述堤身防渗体的顶部与延伸到临水侧生态护坡下方的黏土填筑层连接,消浪固脚平台、滨岸带、多功能抗滑桩、临水侧生态护坡、堤身防渗体、绿道、背水侧培厚区以及压浸平台构成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
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旁边还安装有太阳能路灯。
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上到下铺设有第一沥青混凝土面层、第二沥青混凝土面层、第三沥青混凝土面层、第四沥青混凝土面层共四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第四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底部铺设水泥稳定层,水泥稳定层的下方铺设碎石垫层,碎石垫层铺设在黏土填筑层上,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两侧还设置有路沿石。
所述堤身防渗体包括第一单元墙和第二单元墙,所述第一单元墙和第二单元墙依次搭接形成堤身防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1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画框
- 下一篇:一种冬小麦氮磷肥料精准分层施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