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及采样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1011.4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3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夏维康;戴志聪;李旭;周建余;任光前;祁珊珊;杜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C12M1/12;C12M1/26;C12M1/24;C12M1/36;C12M1/10;C12N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田玉菲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快速 采样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包括行走小车,安装在行走小车下部的四个行走电机轮,用于控制行走小车行走及工作的控制模块,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的夹持装置,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用于防护夹持装置的电控罩以及抽气系统,夹持装置具有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行走小车下部安装的四个行走电机轮便于行走小车带着壳体在规定空间内运行,抽气系统的设置可增加采样速度,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和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的设置,方便对不同空间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并临时存储,电控罩可防止未采集微生物和已采集好微生物的微生物过滤膜受到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及采样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传统的微生物采样装置在使用时,采样器常固定在一个位置处,造成采样器难以对不同空间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导致微生物采样单一,采样误差大,同时采样不便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包括行走小车,安装在行走小车下部的四个行走电机轮,用于控制行走小车行走及工作的控制模块,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的夹持装置,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用于防护夹持装置的电控罩以及抽气系统;
所述夹持装置具有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
抽气系统包括气筒、电磁阀、主气管、抽气机,每一个微生物过滤膜的下部均有一个气筒,多个气筒分别与主气管连通,在每一个气筒与主气管之间均设置一个电磁阀,所述抽气机与主气管连通;
控制模块包括用于交互模块,与交互模块电连接的路径规划模块,与路径规划模块电连接的信号传输模块,以及激光测距模块、信号接受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电控罩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和风机控制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连接,所述激光测距模块、电控罩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风机控制模块均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行走电机轮的电机,所述风机控制模块与风力电机电连接,电控罩控制模块与每个电控罩连接,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每个电磁阀连接。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上的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呈阵列排布。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小车的侧面上固定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检修门,焊接在检修门两端的限位挡板,焊接在壳体表面的卡接板,且卡接板用于对限位挡板进限位,所述检修门的外表面焊接有提拉把手,所述限位挡板的内侧表面固定有第一磁铁块,所述卡接板的表面固定有第二磁铁块,且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在磁力的作用下相吸引。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排气的导流孔,且导流孔斜向下45度设置。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气筒为喇叭管塑料件。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罩包括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夹持装置上的微型电机、主动轴、从动轴、用于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的齿轮组、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主动轴和从动轴均在夹持装置活动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罩和活动连接有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一端设置有第一突起,第二防护罩两端设置有第二突起。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的采样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1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