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及神经导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20660.4 | 申请日: | 2022-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3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宋天喜;朱金亮;何志敏;胡艳丽;吴晶晶;胡刚;仇志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A61L27/18;A61L27/22;A61L27/50;A61L27/54;A61L27/58;D01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姚金金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导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神经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及神经导管。该方法包括:利用第一纺丝液制备导管内层;其中,导管内层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纺丝;利用第二纺丝液和第三纺丝液同时在导管内层的外侧制备导管中间层;其中,导管中间层包括由第二纺丝液制得的第二纺丝和由第三纺丝液制得的第三纺丝,第二纺丝交错形成第一立体网络结构,第三纺丝穿过第一立体网络结构的间隙形成第二立体网络结构;利用第四纺丝液在导管中间层的外侧制备导管外层,以得到具有取向结构的神经导管。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取向结构的神经导管,以提升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及神经导管。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创伤之一,该类型的神经损伤会使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肢体出现完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双重缺失,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的发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临床上对于较短距离的周围神经缺损,在无张力缝合的原则基础上,多采用神经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而对于长距离的周围神经缺损,则往往是采用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但是,自体神经移植仅能实现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且修复效率低。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急需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及神经导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及神经导管,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取向结构的神经导管,以提升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纺丝液制备导管内层;其中,所述导管内层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一纺丝;
利用第二纺丝液和第三纺丝液同时在所述导管内层的外侧制备导管中间层;其中,所述导管中间层包括由所述第二纺丝液制得的第二纺丝和由所述第三纺丝液制得的第三纺丝,所述第二纺丝交错形成第一立体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立体网络结构用于为所述导管中间层提供支撑作用,所述第三纺丝穿过所述第一立体网络结构的间隙形成第二立体网络结构,所述第二立体网络结构用于为细胞提供黏附位点;
利用第四纺丝液在所述导管中间层的外侧制备导管外层,以得到具有取向结构的神经导管;其中,所述导管外层包括由所述第四纺丝液制得的第四纺丝,所述导管外层用于保护所述导管内层和所述导管中间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管内层、所述导管中间层和所述导管外层均通过静电纺丝装置制备,所述静电纺丝装置包括两个注射泵、主电源、呈圆柱体结构的接收器和辅助电源;
所述注射泵用于加载盛有纺丝液的注射器并控制所述注射器的流速;
所述主电源用于为所述注射器中装填的纺丝液施加高压电源;
所述接收器用于在沿其轴向旋转时接收所述注射泵输出的纺丝;
所述辅助电源包括沿所述接收器轴向设置的两个同性电极和一个异性电极,两个所述同性电极和一个所述异性电极均与所述接收器存在间隔,所述异性电极设置于两个所述同性电极之间,所述异性电极带的电荷与所述注射泵中纺丝液带的电荷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利用第一纺丝液制备导管内层,包括:
将第一纺丝液装入其中一个所述注射泵中;
开启所述主电源和所述辅助电源;
利用所述注射泵输出所述第一纺丝液至所述接收器,以在所述接收器的外表面上形成导管内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利用第二纺丝液和第三纺丝液同时在所述导管内层的外侧制备导管中间层,包括:
将第二纺丝液装入其中一个所述注射泵中,以及将第三纺丝液装入另一个所述注射泵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0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