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工程用装配式涵闸的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07983.X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全;何传凤;王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26 | 分类号: | E02B7/26;E02B7/36;E02B8/02;E02B8/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王利利 |
地址: | 231261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装配式 涵闸 清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涵闸技术,用于解决涵闸下方容易堆积淤泥以及淤泥采用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装配式涵闸的清淤装置;本发明中闸板前方设置集淤槽,使得淤泥在积蓄时都堆积在集淤槽中,再通过螺杆带动清淤板在集淤槽内部左右滑动,将集淤槽内部所堆积的淤泥向两侧推出,避免了涵闸内部堆积过多的淤泥,集淤槽内部的淤泥向两端能够推动至集淤板上,再经由爬升齿轮带动集淤板上升,使得集淤板带动板上的淤泥向上运动至顶部,并经由扒污板送至集淤箱中,实现了淤泥清理的同时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防止淤泥污染涵闸附近的环境,通过设置回流道,使得集淤板在上升时集淤板上方的水可以经由回流道流回涵道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涵闸技术,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装配式涵闸的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人们在各地修建水利设施,涵闸也是其中之一,涵闸是水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拦水止水设备,不仅可以用于调节河道、堤坝内的水流流量,也可以用于城市给排水,而涵闸在拦水时,仍然会有小流量的水从缝隙中通过,此时形成的水流会使得大量的淤泥等积蓄于涵道与闸板的交接处,在开闸放水时,淤泥就会随着水流流入后方的河道或管道等,容易出现河道淤积、管道堵塞以及水污染等不利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对涵闸进水端所积蓄的淤泥进行及时的清理。
目前,现有的涵闸清淤方式基本都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不仅费时费力,打捞清洁效果不好,同时人工作业时还容易发生跌落等危险事故,不利于涵闸的使用,同时人工打捞上的淤泥通常都采用堆积的方式存放于地面上,产生刺鼻气味,容易污染环境。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在闸板前方设置集淤槽,使得淤泥在积蓄时都堆积在集淤槽中,在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螺杆转动,使得螺杆带动清淤板在集淤槽内部左右滑动,将集淤槽内部所堆积的淤泥向两侧推出,避免了涵闸内部堆积过多的淤泥,防止淤泥在放水时流入后方河道或管道,避免了淤泥污染环境以及堵塞管道的情况出现,集淤槽内部的淤泥向两端能够推动至集淤板上,再经由爬升齿轮带动集淤板上升,使得集淤板带动板上的淤泥向上运动至顶部,并经由扒污板送至集淤箱中,实现了淤泥清理的同时对淤泥进行集中收集,防止淤泥污染涵闸附近的环境,通过设置回流道,使得集淤板在上升时集淤板上方的水可以经由回流道流会涵道内部,防止集淤板在上升时带动大量的水溢出涵道,避免了水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水将淤泥冲散至涵道附近的土壤中,保护涵道附近的环境,解决涵闸下方容易堆积淤泥以及淤泥采用人工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装配式涵闸的清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利工程用装配式涵闸的清淤装置,包括涵道,所述涵道顶部固定安装有门架,所述门架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内部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贯穿门架,所述门架底端固定连接有闸板,所述闸板插接在涵道内部,所述闸板底部开设有集淤槽,所述集淤槽位于涵道进水侧,所述集淤槽上方设置有清淤机构;
所述清淤机构包括驱动螺杆、清淤滑块、清淤板、清淤齿轮、侧齿轮、第一挡水板、驱动电机和第二挡水板,所述驱动螺杆转动连接在涵道两侧壁之间,所述驱动螺杆位于集淤槽正上方,所述驱动螺杆外壁螺纹连接有清淤滑块,所述清淤滑块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淤板,所述清淤板滑动连接在集淤槽内部,所述涵道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驱动螺杆一端穿入该空腔内部,所述驱动螺杆位于该空腔内部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清淤齿轮,所述清淤齿轮外壁与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与该空腔顶部,所述侧齿轮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该空腔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水板,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第一挡水板,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壁与第一挡水板之间通过密封环转动连接,该空腔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朝向空腔内部的一侧开设有多组蜂窝状孔洞,所述第二挡水板另一侧开设有条状槽道,所述第二挡水板底部卡合在涵道外侧,所述第二挡水板顶部卡合在涵道内侧,所述集淤槽两端贯穿涵道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79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