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9833.0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5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阳;王超;张仕帅;李蕊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科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32 | 分类号: | H01M8/0432;H01M8/04029;F24D15/00;F24D18/00;F24D19/10;F24D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长星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2 | 代理人: | 梁桂萍 |
地址: | 277599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热电 系统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所述加热杯托包括:包括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信号电性连接有热能供应模块、转换水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燃料电池温度检测模块对燃料电池本体自身温度进行检测,且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将检测出的温度与系统设定的预置温度范围做出对比,对燃料电池控制模块做出指令,本发明可以实时的检测燃料电池自身以及水池内部的温度,在温度合适时启动设备进行热回收利用,使每次热回收效率以及利润都最大化,且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降温,回收的热能较小,进而达到节能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联供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为一种新型能源,燃料电池热电联供使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用燃料电池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供热,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通过水对热进行传递以及回收,但传递完成后的水,缺少回收利用的方法,从而导致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过程中所需要大量的水对其进行支持,且由于车间内部温度较高,若造成交换水温度较高或燃料电池自身温度较低时,而进行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则会产生在相同的成本下所回收的热能较小,从而达不到节能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水对热进行传递以及回收,但传递完成后的水,缺少回收利用的方法,从而导致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过程中所需要大量的水对其进行支持,且由于车间内部温度较高,若造成交换水温度较高或燃料电池自身温度较低时,而进行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则会产生在相同的成本下所回收的热能较小,从而达不到节能的效果,极其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包括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电性连接有热能供应模块、转换水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转换水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转换水控制模块将中控模块所发出的信号进行编译与热能供应模块进行信息交换,所述热能供应模块包括燃料电池温度检测模块、燃料电池本体和燃料电池控制模块,所述燃料电池温度检测模块对燃料电池本体温度进行检测,所述中控模块将检测出的温度与系统设定的预置温度范围做出对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料电池控制模块控制燃料电池本体功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水控制模块包括热交换水库、总水库和静置水库,所述热交换水库和总水库通过水泵相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能供应模块设置在热交换水库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热交换水库温度检测模块、总水库温度检测模块和静置水库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热交换水库温度检测模块、总水库温度检测模块和静置水库温度检测模块与中控模块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水库温度检测模块、总水库温度检测模块和静置水库温度检测模块均电性连接有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和第三温度检测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和第三温度检测器分别设置在热交换水库、总水库和静置水库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水泵与中控模块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水库内部容积大于热交换水库和静置水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置水库内部容积大于热交换水库。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科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科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9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