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压变频器的煤矿输送皮带调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3669.2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开来;王伟;郭延双;宋林林;徐西甲;丁庆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0 | 分类号: | B65G43/00;B65G15/32;G06T7/00;G06T7/13;G06T7/168;G06T7/12;G06T7/62;G06T1/00;G06V10/762;G06K9/6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吴杉 |
地址: | 2725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压 变频器 煤矿 输送 皮带 调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高压变频器的煤矿输送皮带调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煤矿图像,对所述煤矿图像进行煤矿提取处理,得到目标煤矿图像;
根据所述目标煤矿图像上的传送带边缘与煤矿边缘的最小距离,确定目标煤矿量对应的第一描述因子;
对所述目标煤矿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得到目标轮廓图像;
对所述目标轮廓图像中的每个目标轮廓进行缝隙轮廓可能性处理,确定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可能性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轮廓图像中的每个目标轮廓对应的可能性信息和轮廓灰度值,对所述目标轮廓图像进行自适应聚类处理,得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目标煤矿轮廓类;
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确定聚类评价信息;
响应于所述聚类评价信息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中目标缝隙轮廓的数量和平均面积大小,确定所述目标煤矿量对应的第二描述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描述因子和所述第二描述因子,确定所述目标煤矿量;
根据所述目标煤矿量和预先确定的目标传送带的煤矿处理能力,确定所述目标传送带对应的调整速度;
对所述目标传送带的传送速度进行调整,将所述传送速度的速度值调整为所述调整速度的速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煤矿图像上的传送带边缘与煤矿边缘的最小距离,确定目标煤矿量对应的第一描述因子,包括:
对所述目标煤矿图像进行煤矿边缘像素点检测,得到煤矿边缘像素点集合;
根据所述煤矿边缘像素点集合和所述传送带边缘,通过第一描述因子公式,确定所述目标煤矿量对应的第一描述因子,所述第一描述因子公式为:
其中,是所述目标煤矿量对应的第一描述因子,是最小值,是所述煤矿边缘像素点集合中第个煤矿边缘像素点到所述传送带边缘的距离,是所述煤矿边缘像素点集合中煤矿边缘像素点的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确定聚类评价信息,包括:
对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进行类内差异最小原则处理,得到第一评价因子;
对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进行类间差异最大原则处理,得到第二评价因子;
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确定第三评价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评价因子、所述第二评价因子和所述第三评价因子,确定所述聚类评价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确定第三评价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和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通过第三评价公式,确定所述第三评价因子,所述第三评价公式为:
其中,是所述第三评价因子,是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中的目标煤矿轮廓的数量,是所述目标煤矿轮廓类中所有的目标煤矿轮廓对应的面积大小的均值,是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中的目标缝隙轮廓的数量,是所述目标缝隙轮廓类中所有的目标缝隙轮廓对应的面积大小的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煤矿图像进行煤矿提取处理,得到目标煤矿图像,包括:
对所述煤矿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图像;
对所述预处理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得到均衡化图像;
对所述均衡化图像进行霍夫直线检测,得到霍夫直线集合;
从所述霍夫直线集合中筛选出满足筛选条件的两条直线,作为传送带边缘;
根据所述传送带边缘,从所述均衡化图像中分割出所述目标煤矿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轮廓图像中的每个目标轮廓进行缝隙轮廓可能性处理,确定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可能性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轮廓图像中的每个目标轮廓的中心点,确定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判定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轮廓图像中的每个目标轮廓和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判定区域,通过可能性公式,确定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可能性信息,所述可能性公式为:
其中,是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可能性信息,是所述目标轮廓落在所述目标轮廓对应的判定区域内的目标轮廓点的数量,是所述目标轮廓上的目标轮廓点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36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