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984.2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成建明;徐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昊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2B75/28;F02B75/32;F02B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直线 发电 内燃机 |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发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曲轴,所述气缸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左侧活塞机构,所述气缸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右侧活塞机构,所述左侧活塞机构的左侧设置有左动子安装机构,所述右侧活塞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右动子安装机构,所述气缸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端盖安装机构,所述气缸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进气道、排气道、燃料注射器以及点火线圈。该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设计了一种直线往复运动正时定位机构。相比同等传统曲轴旋转输出的内燃机,活塞行程设计的更长,同时降低设计运行转速,从而提高压缩比,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塞内燃机,通过曲轴、曲柄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固定方向的圆周运动,曲轴连接飞轮盘输出扭矩。曲轴箱的出轴端连接旋转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复杂的曲轴运动,需要承受较大的极限应力和冲击力,所以曲柄曲轴通常都是精密的锻造件,价格不菲。即时这样,内燃机的曲柄、曲轴也成为最容易磨损的部件,曲轴机构的设计,最根本原因是内燃机最初是作为动力输出源泉,而圆周旋转运动是作为机器传动的选择,早期也有单气缸对置活塞内燃机的雏形,但无法有效控制活塞行程、压缩比,因此需要发明出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置活塞直线发电的内燃机,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曲轴,所述气缸的内部左侧设置有左侧活塞机构,所述气缸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右侧活塞机构,所述左侧活塞机构的左侧设置有左动子安装机构,所述右侧活塞机构的右侧设置有右动子安装机构,所述气缸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端盖安装机构,所述气缸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进气道、排气道、燃料注射器以及点火线圈。
所述左侧活塞机构包括左活塞,所述左活塞滑动安装在气缸的内部左侧,所述左活塞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左塞杆,所述左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左连杆,所述左连杆远离左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左曲柄。
优选的,所述左曲柄远离左连杆的一端设置在曲轴上,所述气缸的左侧与左塞杆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左限位套,所述左塞杆穿过左限位套,便于使左塞杆穿过气缸进行限位滑动。
优选的,所述左动子安装机构包括第一磁极,所述第一磁极设置在左塞杆远离左活塞一端的顶部,所述左塞杆远离左活塞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之间从上到下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栓以及第二螺栓,便于使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固定安装在左塞杆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极、第二磁极以及左塞杆与第二螺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通孔,所述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垫片以及第二垫片与第一螺栓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通孔,便于通过第一螺栓以及第二螺栓固定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
优选的,所述右侧活塞机构包括右活塞,所述右活塞滑动安装在气缸的内部右侧,所述右活塞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右塞杆,所述右塞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右连杆,所述右连杆远离右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右曲柄,所述右曲柄远离右连杆的一端设置在曲轴上,所述气缸的右侧与右塞杆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右限位套,所述右塞杆穿过右限位套,便于使右塞杆进行限位滑动。
优选的,所述右动子安装机构包括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极设置在右塞杆远离右活塞一端的顶部,所述右塞杆远离右活塞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磁极,所述第三磁极与第四磁极之间从上到下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垫片与第四垫片,所述第三磁极与第四磁极之间设置有第三螺栓以及第四螺栓,便于使第三磁极与第四磁极固定安装在右塞杆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昊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淮安昊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