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重频极化雷达的慢速目标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237.9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9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超;李舒婉;贾望屹;崔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72 | 分类号: | G01S13/72;G01S7/41;G01S7/487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重频 极化 雷达 慢速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重频极化雷达的慢速目标检测方法,基于目标与近区杂波距离模糊个数的差异,通过改变发射脉冲的初相和收发天线的极化方式,一方面改变回波中目标的等效多普勒频率,一方面利用收发极化正交有效抑制近区杂波,减少自动增益控制对模糊在近区杂波带目标的衰减,最后完成目标与杂波在多普勒维的分辨。本发明通过改变发射脉冲的初相,实现将目标搬移至近区杂波中干净的多普勒区,并利用目标与近物杂波极化正交的特性,信杂比改善不低于12dB,更有利于目标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探测与信号处理领域,可用于高重频极化雷达对慢速目标检测。提出一种当雷达采用高重频跟踪波形,利用变初相和收发极化切换的方式,实现对因距离模糊而落入近区强杂波段内的慢速目标的检测。
背景技术
脉冲体制雷达为了能够稳定对目标进行跟踪,往往采用速度不模糊设计的高重频波形。但是,高重频波形探测慢速目标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1)高重频带来无模糊距离范围缩小,远区目标会折叠到近区杂波区,强杂波会影响弱目标的检测;2)受系统资源的限制,波形的驻留时间不可能无限增大,通过增加积累拍数提高速度分辨率始终有上限,此外,杂波在多普勒维的扩展效应,会覆盖慢速目标的多普勒速度,即便提高速度分辨率也无法探测目标。
为了解决高重频对慢速目标探测的问题,一种基于十字窗改进的多帧积累算法被提出,该方法利用多帧点迹数据趋势进行目标检测,但是当目标落入近区强杂波带内时,该检测方法失效。因此,一种基于高重频波形的慢速目标检测方法被提出,该方法从信号处理方面,通过引入变初相处理,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被人为引入一个偏差,从而实现慢速目标与杂波在多普勒维的分辨,但是该方法没有考虑高重频雷达自动增益控制对目标检测的影响。雷达为了保证接收通道射频不饱和,会采用自动增益控制,衰减值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同步降低,当远区目标经距离模糊折叠至近区杂波带时,自动增益控制在对杂波进行衰减的同时,也对目标回波进行衰减,从而影响目标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重频极化雷达的慢速目标检测方法。本发明基于目标与近区杂波距离模糊个数的差异,通过改变发射脉冲的初相和收发天线的极化方式,一方面改变回波中目标的等效多普勒频率,一方面利用收发极化正交有效抑制近区杂波,减少自动增益控制对模糊在近区杂波带目标的衰减,最后完成目标与杂波在多普勒维的分辨。所提方法经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设置雷达参数如下:天线发射和接收极化切换,H表示水平极化,V表示垂直极化,脉冲重复周期为Tr,对应的最大无模糊距离为Rmax=cTr/2,其中c为光速,每个相参积累间隔包含N个脉冲,杂波的距离位于距离无模糊区内,多普勒fdC的范围为-fdCmax~fdCmax;
步骤2:根据目标目指距离RT、速度vT以及雷达参数,计算目标折叠到距离无模糊区的折叠次数K和目标的多普勒频率fdT;
步骤3:计算脉冲初相变化参数
将目标的多普勒频率偏移到杂波正多普勒频率最大值fdCmax的L倍处,计算脉冲初相变化参数
步骤4:对一个相参积累间隔的N个发射脉冲的初相分别进行调制,第1,2,…,N个发射脉冲的初相分别调制相位为的值为:
式中,n=1,2,…,N,为脉冲初相变化参数;
相邻脉冲的初相相位差为:
即相邻脉冲的初相相位差为线性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2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