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5807.2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1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陈刚;李照林;王政;崔广亮;刘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Q5/00;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座舱 休息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包括传感器、使能开关信号、执行器、控制器以及报警器,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使能开关信号、执行器以及报警器相连,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使能开关信号,控制器控制执行器执行窗帘、门锁及车窗的关闭,根据室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选择开启驻车空调、驻车采暖或空气循环,驻车采暖过程中开启CO检测传感器,当CO浓度超标时,则报警器自动报警。本申请的卡车座舱休息系统集成控制,减少电量损耗,并通过电量感知,满足有效电量的长时间使用;多种传感器检测车内环境,通过空气循环系统,保障舒适安全的驾乘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卡车,特别是长途货车,考虑路上休息,用户一般会根据其行驶路线单独加装驻车空调、驻车采暖或者同时加装,驻车空调、驻车采暖为两套独立系统。(1)驻车空调:在炎热地区或者炎热季节使用,内部有一套独立的制冷系统,可对驾驶室降温/除湿,内部自带温度传感器可根据设定温度实现自动控制,一般布置在驾驶室偏上位置,比如布置在天窗位置的顶置驻车空调;(2)驻车采暖,也叫独立热源,驻车暖风等,在寒冷地区或者寒冷季节使用,内部燃烧柴油或者汽油产生热量,通过空气或者其他介质换热,实现对驾驶室升温功能,内部自带温度可根据设定温度实现自动控制,一般布置在驾驶室靠下位置,比如布置在驾驶室地板上的空气加热器。燃烧产热方式存在燃烧不良,产生有毒气体情况,由于曾有新闻报道,有货车司机因冬季开驻车采暖,导致的CO中毒。(3)驻车空调、驻车采暖普遍采用整车蓄电池供电,通过设定工作电压,实现一定程度的低电压保护,比如驻车空调一般低电压设定为22V左右。
但是,单独加装驻车空调、驻车采暖或者同时加装,驻车空调、驻车采暖为两套独立系统。其往往存在以下缺点:(1)驻车空调、驻车采暖为两套独立系统,无法配合;(2)不限制整车其他用电器工作,存在不必要的电量损耗,导致驻车时间短。如用户在ACC或者ON挡下开启,仪表等其他设备耗能,或者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用电器未完全关闭出现的电量损耗,比如顶柜未关紧,顶柜灯常亮。(3)电压影响因素较大,不一定能与蓄电池电量匹配,故市场上存在驻车时间短,或者驻车后,车辆无法启动问题。(4)驻车采暖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关闭非必要电器,减少电量损耗,通过传感器监控驾驶室内环境,有序控制驻车空调、驻车采暖、门锁等休息必备设备,实现用户在座舱内安全舒适休息,同时通过电量传感器监控蓄电池本体电量使用情况,保证低电量情况下及时关闭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卡车座舱休息系统,所述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包括传感器、使能开关信号、执行器、控制器以及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使能开关信号、所述执行器以及所述报警器相连,其中:
所述传感器包括电量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CO检测传感器、CO2浓度检测传感器、高原海拔传感器;
所述执行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并在控制器作用下执行开启和关闭,所述执行器包括窗帘、门锁及车窗、驻车空调装置以及驻车采暖装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使能开关信号,控制器控制执行器执行窗帘、门锁及车窗的关闭,根据室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选择开启驻车空调、驻车采暖或空气循环,驻车采暖过程中开启CO检测传感器,当CO浓度超标时,则报警器自动报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量传感器与蓄电池相连,当蓄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关闭所述卡车座舱休息系统,并开启低电量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5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