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2123.7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正东;秦强;谷曼;明飞;吴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F16F9/34;F16F9/36;F16F9/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阻尼 耗能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磁流体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开设有一对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磁流体;所述磁流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并固接有连接板;所述活塞上开设有一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内开设有环形腔,且环形腔内设有励磁线圈;一组所述第一通孔呈环形设置,且励磁线圈位于一组第一通孔内环内;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为中窄两端宽的形状;以解决节流孔一般采用直流孔,位于节流孔的流动的磁流体体积有限,只能对流经节流孔处的磁流体进行磁化增黏,效果不太理想,影响阻尼器的减震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流体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基于磁流变液可控特性的一种新型半主动阻尼器件,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容易控制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隔振、减振装置,在振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开号为102162499B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阻尼减震器及使用这种减震器的滚筒洗衣机,该减震器包括:由阻尼腔和缓冲腔组成的减震器筒体;插入筒体内的活塞杆;固定设置在阻尼腔内活塞杆上的活塞,缓冲腔与外界相通;阻尼腔内装满磁流体,活塞内设有电磁铁以及可供磁流体流通的节流孔,所述的电磁铁通过活塞杆内的导线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利用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改变磁流体的流动性从而起到实时调整阻尼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在活塞滑动时会利用励磁线圈的移动进而增大磁流体黏度增加,进而让通过节流孔的流速减缓,起到缓冲减震,同时活塞振动越快,励磁线圈产生的电压越大,磁流体产生的阻力就越大,从而达到系统自适应的目的,但是节流孔一般采用直流孔,位于节流孔的流动的磁流体体积有限,只能对流经节流孔处的磁流体进行磁化增黏,效果不太理想,影响阻尼器的减震使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磁流体变阻尼耗能支撑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开设有一对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磁流体;所述磁流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端部伸出缸体外并固接有连接板;所述活塞上开设有一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内开设有环形腔,且环形腔内设有励磁线圈;一组所述第一通孔呈环形设置,且励磁线圈位于一组第一通孔内环内;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为中窄两端宽的形状;现有技术中,在活塞滑动时会利用励磁线圈的移动进而增大磁流体黏度增加,进而让通过节流孔的流速减缓,起到缓冲减震,同时活塞振动越快,励磁线圈产生的电压越大,磁流体产生的阻力就越大,从而达到系统自适应的目的,但是节流孔一般采用直流孔,位于节流孔的流动的磁流体体积有限,只能对流经节流孔处的磁流体进行磁化增黏,效果不太理想,影响阻尼器的减震使用,为此本发明在工作时,设置第一通孔的截面为中窄两端宽的情况,利用第一通孔的中部的内径来控制流速,同时能对增大对进入第一通孔的磁流体的体积,能够进一步增大对磁流体磁化粘稠的体积,能够进一步提高活塞的减震效果,提高阻尼效果。
优选的,所述缸体上固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接有导向柱;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柱;所述连接板和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工作时,在连接板和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弹簧,能够利用第一弹簧进行对连接板的往复归位,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能够利用第一弹簧的弹簧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起到第二次缓冲,且利用连接板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柱,能够方便对活塞的直线移动,也能通过连接板进行导向移动,避免出现活塞的旋转效果,导致摩擦起热影响励磁线圈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2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