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8019.0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英;孙达锋;刘绍雄;华蓉;张俊波;刘祈猛;高章会;尚陆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00;A01G18/60;A01G18/4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邓菁菁;朱智华 |
地址: | 65003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菌株 及其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该羊肚菌菌株命名为ZJYDJ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83。其栽培方法是在栽培大棚内,将ZJYDJ001栽培种均匀铺洒在装有栽培基质的栽培筐内,菌种播种量为每筐100~200g,并盖上1~2cm的栽培基质,之后进行常规菌丝管理和出菇管理。本发明提供了一个高产、稳产的羊肚菌新菌株ZJYDJ001,并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棚内砂土混合筐栽的方法,采用一次栽培换一次新土,规避了连作障碍的问题,通过适宜比例的砂土混合栽培,保证筐内透气性和保水性,本发明栽培的羊肚菌ZJYDJ001产量高、病虫害少、产品质量好,可重复利用已出现连作障碍的设施化大棚,实现羊肚菌栽培大棚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羊肚菌的栽培从仿生栽培、圆叶杨菌材栽培模式发展到大田产业化栽培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援营养袋技术的发现和不断创新,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集成与创新发展,使我国羊肚菌栽培取得重大突破,栽培产量与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出许多问题。连作又称重茬,是同一块地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2茬以上的现象。除极少部分作物连作能促进其生长外,在正常的相同管理方式下,绝大多数连作都会出现生长状况变差、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及病虫害加剧等现象,也就是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和中药材等种植中普遍存在,对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大多食用菌采用基质栽培,不涉及土壤病害,所以不存在连作障碍现象,而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主要为开放式无基质栽培,与传统食用菌栽培模式有较大差别,栽培过程中大量的菌种和营养袋基料在栽培土壤中积累,特别是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缺少轮作的调节,致使羊肚菌连作障碍现象明显,羊肚菌大棚建成后栽培的第四年开始,病害就会越来越严重,产量降低、品质大幅下降,虽有少量棚内水稻、小麦轮作的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大棚收益大大缩水。
羊肚菌栽培连作障碍严重,加上菌种退化速度较快,适宜栽培的优良菌株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羊肚菌产业标准化、做大做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菌株;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羊肚菌菌株的高产、稳产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羊肚菌菌株命名为六妹羊肚菌ZJYDJ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83。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羊肚菌菌株的栽培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栽培大棚内,将所述栽培种均匀铺洒在装有栽培基质的栽培筐内,菌种播种量为每筐100~200g,并盖上1~2cm的栽培基质,之后进行菌丝管理和出菇管理;
菌丝管理阶段:温度为10~22℃,空气湿度为70~90%,光照强度为300~900Lx ;
出菇管理阶段:播种后45~55天,控制温度为8~23℃,空气湿度为80~95%,光照强度为400~900Lx;
采收:子实体菌盖长度达5~8cm,即可进行采收;
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土壤跟砂以8~11:1的比例混合后,加入0.5~1%生石灰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8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