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抗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62204.9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7822B8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彪;王洪田;彭修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沂光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1/00 | 分类号: | C08L11/00;C08L23/08;C08K9/06;C08K9/04;C08K7/14;C08K3/22;C08K5/5313;H01B3/2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海霞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电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燃抗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绝缘电力电缆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阻燃电缆力学性能差、阻燃效果不佳、抗腐蚀能力弱等特点,以增加体系致密度为着手点,制备阻燃电缆材料。首先,使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改性玻璃纤维,改性的玻璃纤维可以帮助基体材料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同时能够促进聚合物交联成炭,通过良好炭层达到阻隔热量及气体传播的作用,从而实现高效阻燃。同时可以对极性的改性氢氧化铝粒子产生吸附作用,进一步增强基体的阻燃效果,同时纳米级别的氢氧化铝,在玻璃纤维作用下,可以促进其高效的分散,减少内部缺陷,提升材料整体致密度,进而提升材料强度、阻燃效果和抗腐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缘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抗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的发生伴随着对火的发现和利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消防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属于公共安全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电缆材料是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破坏的重要部分,通常采用高分子功能材料制成。电缆材料必须能够保护电缆的内外导体以及绝缘层免受环境、气候、酸、水解作用的影响,目前,电缆材料的主体材料主要由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聚乙烯、各种天然或合成的橡胶等。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电线电缆的运用日益发展和普及,电线电缆的需要量增加很快,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其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柔软、耐磨、耐低温等性能。而较多的出现的是阻燃电缆,阻燃电缆顾名思义,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其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通俗地讲,电线万一失火,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能更大限度的保护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所以运用较为普遍。
无论从机械性、热火化学耐受性以及灾害防护角度考虑,电缆材料在防护内部原料受损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电缆材料必须能都抵抗日晒、UV辐射、臭氧老化、化学药品侵蚀,同时在意外灾害情况下仍能保证或暂时保证其正常运行,随着电气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电线电缆的阻燃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电缆阻燃领域,通常采用添加阻燃材料的方式来提升电缆的阻燃性,无机阻燃剂、填料是经常被用到的阻燃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机阻燃剂加入会改变胶料的硫化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等,同时这些粉料极易团聚,直接影响无机填料颗粒的阻燃效果;同时这些团聚的无机阻燃剂和填料会极大程度的造成材料内部的空隙缺陷,进而导致电缆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下降和抗蚀性能的降低。因此,如何解决目前阻燃电缆所存在的固有缺陷,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阻燃电缆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性的阻燃抗蚀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电缆材料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阻燃抗蚀电缆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制备得到:氯丁橡胶50-8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0-40份、填料10-20份、阻燃纤维12-25份、改性阻燃剂5-15份、四硫化双五亚甲基秋兰姆0.1-0.5份、抗氧剂1-3份、硬脂酸钡1-5份。
进一步的,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VA含量为28-35%,熔融指数为3.0g/min。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白炭黑、滑石粉或者高岭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沂光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临沂沂光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2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