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0620.5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鹏;戎利建;潘霞;董志宏;姜海昌;胡小锋;陈胜虎;宋元元;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8/10 | 分类号: | C23C8/10;C23C8/18;C23C8/02;C21D1/28;C21D6/00;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6;C21D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于晓波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处理 提高 铁素体 马氏体 钢耐铅 铅铋 腐蚀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耐热结构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控制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和氧化温度,直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成致密的富铬富锰保护性氧化层,提升了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同时,该方法预氧化采用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回火热处理参数相同,将预氧化处理与回火热处理结合一起,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提升了预氧化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限制,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材料的表面防护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铅铋)快堆是采用液态铅或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反应堆,是国际上重点发展的六种四代反应堆之一。铬含量为9~12wt.%的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是铅(铅铋)冷却快堆包壳管、外套管、换热管等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但铁素体/马氏体钢与液态铅或铅铋合金的相容性差,直接与其接触时存在较严重的腐蚀问题,影响反应堆的安全性。因此,提升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铋腐蚀性能迫在眉睫。
表面防护预处理是提升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向之一。研究人员曾通过表面渗Al、Cr以及激光脉冲沉积等方法实现了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提升,但此类方法所需设备成本昂贵且工艺复杂,对用于细径无缝管以及特殊形状部件的生产加工也较困难,获得的防护层质量稳定差,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预氧化处理作为表面防护处理方法的一种,其原理是将工件放置于高温氧化性气氛中,通过不同元素的选择性氧化,使材料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进而实现结构材料本体与腐蚀介质隔离的目的。预氧化处理不受部件形状限制,所获得的氧化膜也相对均匀,是有效提升核用铁素体/马氏体钢部件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技术之一。但目前公开的钢用预氧化处理工艺温度较高,在800℃附近,这会引起铁素体/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急剧下降。目前所选用的氧化性气体通常为空气或空气与水的混合气体,其与钢反应所形成的氧化膜为富Cr氧化层或富Fe、Cr的氧化层,厚度较厚,不适用于类似薄壁管材等部件的防护处理,其耐铅(铅铋)腐蚀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在目前已公开的预氧化方法中,预氧化处理通常是作为额外的工序开展,需购置额外的设备并消耗额外的能量,增加较多的生产成本。而预氧化过程对工件的再加热也相当于一次热处理,会引起铁素体/马氏体钢性能的变化,甚至力学性能的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铅(铅铋)冷却快堆中结构部件防护处理存在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将预氧化过程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回火过程结合在一起,通过控制气氛、气体流量和温度,直接在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富铬富锰氧化膜,进而有效提升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回火热处理的同时完成预氧化处理过程,通过预氧化处理在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原位生成一层富铬富锰保护膜;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正火处理: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正火热处理;
2)表面处理:去除正火后合金表面氧化皮和缺陷,并进行清洁,使表面粗糙度小于0.8μm;
3)回火和预氧化处理:将经步骤(2)表面处理后的钢放置于氧化性气氛中,并在680~790℃同时进行回火和预氧化处理,从而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
所述铁素体/马氏体钢为9~12%Cr体系耐热钢。
进一步地,步骤(1)中,正火温度为950℃~1080℃,正火保温时间为5min~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0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