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9397.2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婕;黄应昆;王晓燕;张荣跃;单红丽;李银煳;李文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8;A01P3/00;A01G7/06;A01G13/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66169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阿洛杰链 霉菌 bc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拉丁文名为Streptomycesaraujoniae;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639。本发明从甘蔗叶片中成功分离获得一株阿洛杰链霉菌菌株BC1,其用于防治甘蔗真菌病害,对甘蔗梢腐病菌、甘蔗赤腐病菌、甘蔗褐条病菌和甘蔗叶枯病菌等甘蔗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尤其是甘蔗赤腐病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阿洛杰链霉菌菌株BC1发酵培养基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和战略性资源,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赤腐病(sugarcane red rot)是甘蔗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危害,赤腐病菌可浸染蔗叶、蔗茎和蔗芽,主要危害蔗茎(即蔗茎赤腐病)和叶片中脉(即中脉赤腐病)。甘蔗茎受害后,病原菌分泌蔗糖转化酶,使蔗汁纯度降低、蔗糖分减少,导致甘蔗减产29.1%,蔗糖分损失30.8%以上,危害严重蔗区可导致几乎100%的产量损失。
甘蔗褐条病(sugarcane brown stripe)是一种真菌病害,给蔗糖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经济损失。它通过影响甘蔗叶片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糖分积累,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受感染,叶片光合作用严重下降,植株矮小,严重感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一般减产18%~35%,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5%~30%。
由于化学防治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甘蔗赤腐病和甘蔗褐条病,但化学防治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还会造成农药残留、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威胁人类健康。而采用生物菌剂防治植物病害具有环境友好、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新资源,是有效的绿色、环保、可持续防控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洛杰链霉菌(Streptomyces araujoniae),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甘蔗赤腐病和甘蔗褐条病中,效果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阿洛杰链霉菌BC1,拉丁文名为Streptomyces araujoniae;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639。
优选的,所述阿洛杰链霉菌BC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优选的,所述植物病原菌为甘蔗梢腐病菌、甘蔗赤腐病菌、甘蔗褐条病菌和甘蔗叶枯病菌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治菌剂,所述生物防治菌剂为所述阿洛杰链霉菌BC1的发酵液。
优选的,所述发酵液中阿洛杰链霉菌BC1的活菌数为2~6×1010个/mL。
本发明还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治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阿洛杰链霉菌BC1接种于固体培养中进行活化培养,得到活化菌株;
(2)将步骤(1)得到的活化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液体种子;
(3)将步骤(2)得到的液体种子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发酵液即为生物防治菌剂。
优选的,步骤(1)所述活化培养的温度为28~32℃,活化培养的时间为6~8d。
优选的,步骤(2)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8~32℃,培养的时间为24~48h,摇床的转速为150~250r/min。
优选的,步骤(3)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8~32℃,发酵的时间为48~72h,摇床的转速为250~35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9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