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CD3的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1666.0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杜继文;卢海松;王玉芳;于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12N15/13;C12N15/85;C12N5/10;G01N33/68;A61K4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沈梅路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3 纳米 抗体 抗原 结合 部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CD3的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体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3。本发明首先构建CD3抗原对羊驼进行四次免疫后,获得羊驼PBMC细胞;其次通过微流控技术对PBMC细胞进行筛选分离;对单个细胞进行RNA的捕获,通过巢氏PCR的方法获得抗体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然后通过哺乳动物细胞高通量表达系统诱导抗体高通量表达;最后通过ELISA与FACS检测,及测序结果分析获得了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抗体。该抗体可用于肿瘤和过度性增值疾病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抗CD3的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CD3分子是T细胞膜上的重要分化抗原,是成熟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它与T细胞表面受体TCR形成复合物,在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D3抗体可特异性地识别T细胞表面CD3分子,引起T细胞TCR-CD3复合体的交联,直接产生活化信号,导致T细胞活化并增殖。目前研究表明,CD3抗体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抗体药物应用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研发周期长,生产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生产;稳定性差易降解,贮存成本高;容易被污染,维护成本费用高昂;并具有免疫原性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纳米抗体技术,是生物医学科学家在传统抗体的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纳米科学的概念进行的抗体工程革命,从而研发出的最新和最小的抗体分子。
1993年Hamers等报道,羊驼的免疫系统在检测到细菌和病毒等外来入侵者时会产生两种类型的抗体:一种类似于人抗体IgG,另一种相当于普通抗体的十分之一大小,这些较小的抗体称为单域抗体或纳米抗体(即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这种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只有很小的片段也能和正常的IgG等抗体一样去结合抗原,并且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纳米抗体具有完整功能的最小的抗原结合片段,其晶体结构呈椭圆形,直径2.5nm,长4nm。纳米抗体在化学组成和形状上比抗体简单许多,不具有化学疏水性,其抗热性和抗酸碱性更强,更容易相互结合或与其他化合物结合,能被单基因编码,容易用微生物合成。纳米抗体对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具备高度的构象稳定性,而且分子质量更小,临床的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这些小蛋白分子更容易合成,价格也更低。纳米抗体的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疾病的精确诊断和免疫靶向治疗等方面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发周期短、可大规模生产、稳定性强、不易降解的抗CD3纳米抗体及开发方法,该抗体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CD3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3,所述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No.1的第31-35位氨基酸;所述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49-55位氨基酸;所述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99-105位氨基酸。
进一步,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还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重链可变区中的框架区FR1-FR4,其中所述FR1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1-30位氨基酸;所述FR2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No.1的第36-49位氨基酸;所述FR3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67-98位氨基酸;所述FR4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106-116位氨基酸。
进一步,所述抗体为纳米抗体,所述纳米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No.1所示。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前面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所述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1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