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自动除雾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9231.2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4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彦霏;崔硕;陈程;聂家鹏;刘晨;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02 | 分类号: | B60S1/02;B60H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 方法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的车载空调设置的车内目标温度;获取车外温度、车外湿度;获取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
根据所述设置的车内目标温度、车外温度、车外湿度、所述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得到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车辆玻璃外侧的相对湿度预测值;
根据车内目标温度和车外温度,确定当前除雾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除雾模式的控制逻辑、所述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和车内实际湿度,调整所述车内目标温度和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设置的车内目标温度;获取车外温度、车外湿度;获取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的步骤之前包括:
在一段预设时间内,通过温度及湿度传感器采集得到车外参考温度、车外参考湿度、车内参考实际温度、车内参考实际湿度;
将所述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多个所述车外参考温度、车外参考湿度、车内参考实际温度、车内参考实际湿度分别按大小进行排序,将预设中值排名的数据作为车外温度、车外湿度、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置的车内目标温度、车外温度、车外湿度、所述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得到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外温度、车外湿度、车内实际温度、车内实际湿度、车内目标温度以及焓熵表得出温度变化导致的车内相对湿度变化值、车外空气焓值以及预设温度空气的理论饱和焓值;
根据所述车外温度、车内目标温度、车内实际温度以及预设的玻璃温差拟合曲线得出玻璃理论温差值;
根据所述车内相对湿度变化值、车外温度、车内目标温度、车外湿度、玻璃理论温差值得出温差变化导致的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车内目标温度、车外温度,确定当前除雾模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车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车内设置的目标温度,则设置为夏季模式;预设车内目标温度的夏季可调节范围;预设夏季结露风险临界值;预设夏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
若所述车外温度小于所述车内设置的目标温度,则设置为冬季模式;预设车内目标温度的冬季可调节范围;预设冬季结露风险临界值;预设冬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自动除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除雾模式的控制逻辑、所述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和车内实际湿度,调整所述车内目标温度和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参数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夏季模式下:
当所述车内实际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夏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时;制冷系统进行除湿,降低车内湿度,直到车内实际湿度小于所述夏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加热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直到将车内实际温度调节至目标温度;
当所述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小于所述夏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且所述车内实际湿度小于所述夏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时;制冷系统调节温度,加热系统不工作;
当所述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夏季结露风险临界值时,存在外侧结露风险;提示用户调整所述车内目标温度或者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所述车内目标温度至预设推荐温度使得车辆玻璃外侧相对湿度预测值小于所述预设夏季结露风险临界值;
在所述冬季模式下:
当所述车内相对湿度预测值大于或等于冬季结露风险临界值时,或者车内实际湿度大于或等于冬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时;
制冷系统进行除湿,降低车内湿度,直到车内实际湿度小于冬季车内湿度控制上限值,加热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直到将车内实际温度调节至所述车内目标温度;同时自动调节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口的出风参数,降低玻璃和车内的空气温差;
当车内实际湿度小于预设的安全相对湿度值时,制冷系统不工作,加热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直到将车内实际温度调节至车内目标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92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封闭式发热体
- 下一篇:一种高光透明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