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4854.0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2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1/00 | 分类号: | B60F1/00;B60B17/00;B61F5/00;B61F5/38;B61F5/52;B61F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崔振旺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导向 缓冲 机构 及其 底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属于公铁两用车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至少一对导向轮,导线轮之间为轮轴,还包括升降轮座、回转机构、升降架、升降油缸机构;升降架包括升降板和升降摆臂,升降摆臂的下部连接于升降板、升降摆臂的上部连接于公铁两用车;升降油缸机构的活塞端铰接连接于升降摆臂,升降油缸机构的缸体铰接于公铁两用车。本发明设有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的公铁两用车底盘,在底盘的下部设置所述的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该底盘上设置所述的升降机构架和调整结构架,底盘的侧面设置所述的公路锁机构,两对导向轮升起时前方导向轮高度低于后方导向轮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属于公铁两用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公铁两用车结构具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行驶模式,其特点是公路上行驶方便转移位置,铁路上行驶用于轨道车辆或火车车厢的牵引,适合于铁路货场、地铁车厢、高铁火车车厢转场使用。
公铁两用车在公路及轨道设施间转化通过下伸的导向轮实现,在轨道上时下伸导向轮与轨道接触,在公路上行驶时脱离轨道,避免导向轮接地导致损坏。
传统的导向轮结构中每组结构为一对导线轮,其功能仅适合导向,不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在轨道的拐弯位置,由于公铁两用车的车体结构问题导致导向轮在弯道位置不能适应弯道变化,会有脱轨风险。还有就是通过液压抬升的导向轮机构在公路上行驶时会有液压失效导致接地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解决公铁两用车导向轮的承载力低及在轨道转弯中转向缓冲及公路模式下导向轮锁止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包括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至少一对导向轮,导线轮之间为轮轴,还包括升降轮座、回转机构、升降架、升降油缸机构;
升降架包括升降板和升降摆臂,升降摆臂的下部连接于升降板、升降摆臂的上部连接于公铁两用车;
升降油缸机构的活塞端铰接连接于升降摆臂,升降油缸机构的缸体铰接于公铁两用车;
回转机构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分别固定设置在升降板和升降轮座上或升降轮座和升降板上;
轮轴设置在升降轮座上。
根据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升降板和升降轮座之间设有转动缓冲,转动缓冲包括缓冲板、两缓冲弹簧、缓冲导向和导向固定座,两缓冲弹簧分设在缓冲板两侧,缓冲弹簧套在缓冲导向上,缓冲弹簧固定于缓冲板及缓冲导向上,缓冲导向与缓冲板保持距离作为缓冲距离,缓冲导向以切于回转结构的转动圈设置在导向固定座上,导向固定座和缓冲板分别固定于升降板和升降轮座上或升降轮座和升降板上。
根据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所述导向轮为两对,两对导向轮的轮轴平行设置在升降轮座的前部与后部,轮轴与公铁两用车的前进方向垂直设置,前方的导向轮高度低于后方的导向轮高度。
根据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还包括位置调整液压缸,位置调整液压的缸体设置在升降摆臂或公铁两用牵引车上,位置调整液压的活塞杆前端连接于升降板,位置调整液压在升降板上连接位置与升降摆臂连接位置沿公铁两用车的前进方向错位。
根据所述的一种公铁两用车导向缓冲机构及其底盘和公铁两用车,还包括公路锁机构,公路锁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板或升降轮座上的升降锁孔板、锁止油缸和固定锁孔板,升降锁孔板的顶部设有锁孔,锁止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公铁两用车上,固定锁孔板上开有固定锁孔,固定锁孔板固定于公铁两用车,固定锁孔与锁止油缸的伸出杆同轴,升降锁孔板升至最高位置时锁孔与固定锁孔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4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