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2887.1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7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峰;陈占魁;朱海斌;杨玲;陈毅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钱塘科技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廉世坤 |
地址: | 310017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玻璃 抗拉强度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对第一柔性玻璃样品进行悬臂梁振动试验,得出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弹性模量E;
S20:对第二柔性玻璃样品进行两点弯曲试验,得出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在极限弯曲状态下其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D;
S30:建立与步骤S20中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成预设比例的柔性玻璃三维模型,对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施加步骤S10中得出的弹性模量E的约束,使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弯曲变形至其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之间的距离D1与步骤S20中得出的距离D成预设比例;
S40:计算得出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在极限弯曲状态下其外弯曲面的拉应力,所述拉应力即所述柔性玻璃抗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的所述悬臂梁振动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S11:对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一端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另一端构成信号部;
S12:对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施加预定力使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产生振动;
S13:获取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振动数据并分析所述振动数据,得出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一阶固有频率;
S14:重复多次步骤S12和步骤S13,得出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多个一阶固有频率,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一阶固有频率平均值。
S15:利用所述一阶固有频率平均值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弹性模量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通过信号采集器获取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振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通过在所述信号部布置标记点,并利用高速相机拍摄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振动过程,获取所述第一柔性玻璃样品的振动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的所述两点弯曲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S21:设置两个能够沿第一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的支撑座;
S22:将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座相抵,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S23:对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的中间部位施加微小的挠度变形,以使两个所述支撑座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逐渐弯曲变形;
S24: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弯曲变形至极限弯曲状态时,记录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两端的距离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的极限弯曲状态是所述第二柔性玻璃样品弯曲变形至断裂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对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的中间位置施加微小的挠度变形,以引导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继续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中建立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通过对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的一者施加固定约束,对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中的另一者施加位移约束,以实现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能够相对运动,进而使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弯曲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玻璃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对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同步施加位移约束,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能够相对运动,进而使所述柔性玻璃三维模型弯曲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钱塘科技创新中心,未经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钱塘科技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28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