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供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1588.6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鸥;仇秋玲;张艳梅;顾清之;赵伟杰;张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8D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高晓莉;卜子雯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供汽系统,移动供汽系统包括移动工具以及设在移动工具上的储能器和换热器,储能器中填充有储热介质,储热介质用于储存热能;换热器埋设在储热介质中,换热器内流通有与外部水源连通的冷水,换热器用于将热能与冷水热交换,加热冷水产生蒸汽;移动工具用于产生移动。相比于换热器设在储能器外,该移动供汽系统将换热器埋设在储热介质中,避免了换热器和储能器之间连通管道被凝固的风险或消除了在管道外进行额外加热,形成储热和换热的一体化结构,减少换热过程中的热能损失,产生蒸汽更快速,温度更高,提高了供汽效率;实现了移动、储能、供汽多功能模块一体化,提高了便捷性,减少了用户侧的投入和配套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供汽系统。
背景技术
储热技术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力图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或强度上的热能供给与需求间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目前常见的储能蓄热技术主要有蒸汽蓄热技术、熔盐蓄热技术、相变材料蓄热技术以及固体材料蓄热技术等。
通常储热系统都是固定在储存处,充热时将热量储存在储热材料中,放热时产生热水、热风或者蒸汽等供给热用户,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和初投资。
部分热用户由于场地问题、热源问题或者只是短时间用热,不适合设置固定式储热系统,需要更加灵活的供热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供汽效率差,无法移动供汽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供汽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供汽系统,所述移动供汽系统包括移动工具以及设在所述移动工具上的储能器和换热器,
所述储能器中填充有储热介质,所述储热介质用于储存热能;
所述换热器埋设在所述储热介质中,所述换热器内流通有与外部水源连通的冷水,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热能与所述冷水热交换,加热所述冷水产生蒸汽;
所述移动工具用于产生移动。
相比于换热器设在储能器外,本方案将换热器埋设在储热介质中,避免了换热器和储能器之间连通管道被凝固的风险或消除了在管道外进行额外加热,形成储热和换热的一体化结构,减少换热过程中的热能损失,产生蒸汽更快速,温度更高,提高了供汽效率;蒸汽温度可以通过水流的流量和流速来调节,而不是通过流动的储热介质来调节,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储热和换热的一体化结构节省了空间,使之能够设在移动工具上,实现了移动、储能、供汽多功能模块一体化,实现了移动供汽,提高了便捷性,减少了用户侧的投入和配套设施。
较佳地,所述移动工具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可充电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移动工具供电,以使所述移动工具运动。
本方案中,通过电池并设在移动工具上,能够给储热介质加热提供电能,也能够给移动工具提供动力,实现了移动、加热、储能、供汽多功能模块一体化,提高了便捷性;采用可充电的电池,提供持续的移动动力,并可利用低谷电充电;更换电池,也可以实现持续的移动动力。
较佳地,所述移动供汽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器,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器埋设在所述储热介质中,并用于加热所述储热介质,产生热能,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
本方案中,通过将部分或全部的加热器埋设在储热介质,增大了加热器与储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通过电池与加热器的电连接,提供了加热器的电源,实现了移动加热。
较佳地,所述移动工具上还设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电池、所述加热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15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术前规划增强现实
- 下一篇:用车产品标签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