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591.1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詹绍谈;陈碧娟;黄棣华;王艳芳;林杵凤;房红霞;王志强;杨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信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熠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96 | 代理人: | 龚杰奇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密封条 耐磨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测试样品的密封条(5)以及用于测试时安装密封条(5)的测试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反复挤压密封条(5)的杠杆机构(2),且所述杠杆机构(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杠杆机构(2)运行的旋压机构(1)以及控制台(4);
所述旋压机构(1)由立柱(101)、电机(104)以及凸轮(105)构成,所述凸轮(105)与立柱(101)转动连接,且所述凸轮(105)与电机(104)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带传动,所述杠杆机构(2)包括支架(201)和杠杆(202),所述杠杆(202)的一端位于凸轮(105)的下缘,且所述杠杆(202)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密封条(5)的压板(207),所述测试台(3)包括底座(301)和装配台(307),且所述装配台(307)与底座(30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盖面密封条(5)测试角度的倾转机构;所述立柱(101)、支架(201)和底座(301)的底端之间通过金属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1)顶端开设有第二槽口(103),且所述凸轮(105)套接于第二槽口(103)的顶端,所述立柱(101)位于第二槽口(103)相邻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102),且所述电机(104)套接于第一槽口(102)内,所述电机(104)的壳体与立柱(10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4)的输出轴贯穿于立柱(101),且所述电机(104)的输出轴末端设置有驱动皮带轮(106),所述凸轮(105)的转轴一端设置有从动皮带轮(107),且所述驱动皮带轮(106)和从动皮带轮(107)之间匹配设置有传动带(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1)的顶部呈倒V型,且两组所述支架(201)互相平行设置,两组所述支架(201)之间设置有卡块(203),且所述卡块(203)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支架(201)套接,所述支架(20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齿(204),且所述第一卡齿(204)沿支架(201)的内壁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卡块(203)侧壁与第一卡齿(204)互相匹配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03)侧斜面设置有挂壁(205),且所述挂壁(205)等间距开设有多组圆孔,且所述挂壁(205)通过圆孔与杠杆(202)之间挂接有第一拉簧(2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03)、挂壁(205)和第一拉簧(206)均位于杠杆(202)与支架(201)铰接轴靠近测试台(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02)靠近测试台(3)的一端设置有压板(207),且所述杠杆(202)远离压板(207)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轴承座(208),且所述轴承座(208)与轴承(209)的内环套接,所述轴承(209)的内环两端匹配设置有垫环(211),且所述轴承(209)的外环套接有防滑套(210),所述防滑套(210)与凸轮(105)的下缘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密封条耐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的顶端开设有六角孔(302),且所述六角孔(302)的两端均匹配滑动套接有滑块(303),且所述滑块(303)互相远离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304),所述限位环(304)互相远离的两侧面均环形阵列开设有第二卡齿(305),所述装配台(307)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耳(308),所述连接耳(308)互相靠近的两侧面分别与两组限位环(304)匹配贴合,两组所述滑块(303)之间挂接有第二拉簧(306),且所述滑块(303)与连接耳(308)之间通过螺丝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信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信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5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