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98位突变的醛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22276.0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2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柳志强;赵嫚;王美南;刘薇;郑裕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C12N15/53;C12N15/70;C12N15/66;C12N1/21;C12P17/04;C12R1/1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黄竞云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98 突变 还原酶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98位突变的醛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蛋白质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同源建模、分子比对和分子对接,提供了醛酮还原酶突变体,将序列表中氨基酸序列2所示的第298位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SceCPRY298H或第158位丝氨酸和第298位酪氨酸同时分别突变为丙氨酸和组氨酸SceCPRS158A/Y298H,获得酶活力提高的醛酮还原酶突变体。SceCPR、SceCPRY298H、SceCPRS158A/Y298H的比酶活分别为32.62U/mg、216.6U/mg、400.1U/mg,SceCPRY298H、SceCPRS158A/Y298H比酶活分别提高了6.64、12.26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醛酮还原酶突变体(SceCPRS158A+Y298H、SceCPRY298H)的构建和表达,以及该酶的性质和制备研究,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学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D-泛酸(D-Pantothenic acid,PA)又称维生素B5,存在于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首先,泛酸作为能量物质参与代谢,不仅是大脑神经所必需的物质,还可以保持血液、皮肤和头发的健康。其次,泛酸作为辅酶A 的合成前体,辅助脂肪酸和脂质的生物合成反应,D-泛酸缺乏时会抑制辅酶A的生产,导致自由基清除效率和磷脂的合成效率下降,最终影响神经系统以及代谢功能的运转。
D-泛解酸内酯(D-Pantolactone,D-PL)是合成D-泛酸的重要前体物质,也可以用于合成异戊二烯、软体毒剂Cyanoide A大分子内酯化合物和D-(-)-noviose等物质。D-PL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法、酶法和化学酶法。D-PL的化学合成法是以甲醛和异丁醛为起始原料,经醛缩合、腈化及内酯化等反应生成D/L-PL,再经选择性拆分得到D-PL,整个过程工艺成熟,但总体反应步数较多,反应条件严苛,且酸碱用量大和能耗较高。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酶法合成D-PL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目前工业化合成D-PL采用的是化学法与水解酶拆分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D/L-PL在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作用下,选择性水解生成D-泛解酸,D-泛解酸再经内酯化生成D-PL,而留下的L-PL再经化学消旋化为D/L-PL重新进行循环拆分。
氧化还原法催化不对称还原酮泛解酸内酯(Ketopantolactone,KPL)也可以用于制备D-PL,具体的过程是D/L-PL在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的作用下,将L-PL氧化成KPL,再利用酮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将其不对称还原成D-PL。整个过程简单绿色,不需要化学法再消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2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