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58位突变的醛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522265.2 申请日: 2022-05-13
公开(公告)号: CN115161299B 公开(公告)日: 2023-09-05
发明(设计)人: 柳志强;赵嫚;王美南;刘薇;郑裕国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04 分类号: C12N9/04;C12N15/53;C12N15/70;C12N1/21;C12P17/04;C12P41/00;C12R1/19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黄竞云
地址: 310014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158 突变 还原酶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酿酒酵母来源的醛酮还原酶SceCPR半理性设计及其生物催化应用,属于蛋白质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同源建模、分子比对和分子对接,提供了醛酮还原酶突变体,将序列表中氨基酸序列2所示的第158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SceCPRS158A,获得酶活力提高的醛酮还原酶突变体。SceCPR、SceCPRS158A的比酶活分别为32.62U/mg、119.4U/mg,SceCPRS158A比酶活提高了3.66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醛酮还原酶突变体(SceCPRS158A)的构建和表达,以及该酶的性质和制备研究,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学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D-泛酸(D-Pantothenic acid,PA)又称维生素B5,存在于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首先,泛酸作为能量物质参与代谢,不仅是大脑神经所必需的物质,还可以保持血液、皮肤和头发的健康。其次,泛酸作为辅酶A 的合成前体,辅助脂肪酸和脂质的生物合成反应,D-泛酸缺乏时会抑制辅酶A的生产,导致自由基清除效率和磷脂的合成效率下降,最终影响神经系统以及代谢功能的运转。

D-泛解酸内酯(D-Pantolactone,D-PL)是合成D-泛酸的重要前体物质,也可以用于合成异戊二烯、软体毒剂Cyanoide A大分子内酯化合物和D-(-)-noviose等物质。D-PL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法、酶法和化学酶法。D-PL的化学合成法是以甲醛和异丁醛为起始原料,经醛缩合、腈化及内酯化等反应生成D/L-PL,再经选择性拆分得到D-PL,整个过程工艺成熟,但总体反应步数较多,反应条件严苛,且酸碱用量大和能耗较高。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酶法合成D-PL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目前工业化合成D-PL采用的是化学法与水解酶拆分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D/L-PL在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作用下,选择性水解生成D-泛解酸,D-泛解酸再经内酯化生成D-PL,而留下的L-PL再经化学消旋化为D/L-PL重新进行循环拆分。

氧化还原法催化不对称还原酮泛解酸内酯(Ketopantolactone,KPL)也可以用于制备D-PL,具体的过程是D/L-PL在L-泛解酸内酯脱氢酶的作用下,将L-PL氧化成KPL,再利用酮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将其不对称还原成D-PL。整个过程简单绿色,不需要化学法再消旋化。

早在1974年,King HL等人已经发现了一种来源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的NADP(H)依赖型的酮泛解酸还原酶能够将KPL还原为D-PL。1989年,Hata H等人从S.cerevisiae NRRL Y-2034中发现了酮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对醛酮类化合物靛红(Istain)及其衍生物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其中对KPL也具有较好的亲和力,Km值为0.017mM。NADPH依赖性的酮泛解酸内酯还原酶属于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s,AKR)超家族。目前研究较多的CPR主要是源于Candidaparapsilosis IFO 0708的CPR-C1和CPR-2,以及S.cerevisiae中的SceCPR。2014年,Qin HM等人对CPR-C2的蛋白结构进行了解析,其结构由13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组成,并具有典型的磷酸丙糖异构酶结构口袋,属于典型AKR家族蛋白。Qin HM等人进一步又提出了CPR-C2的分子作用机制,揭示了其四个关键的催化位点Asp58、Tyr63、Lys88和His125,其中Tyr63与His125作为质子供体,Tyr63与Lys88形成的带电氢键促进了Tyr63的质子转移;Lys88与Asp58之间形成盐桥实现整个催化过程,此外,还揭示了CPR-C2辅酶结合位点(Gly26、Thr27、Ser161、Ser215、Leu217、Arg222、Thr260、Thr26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2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