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落雨杉的林业数据采集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0338.4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3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顾炜江;景璐璐;董薇;孙园;曹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20 | 分类号: | G06T11/20;G06F17/1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慧青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658 | 代理人: | 甘东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落雨杉 林业 数据 采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落雨杉的林业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如下采集步骤:首先多角度拍摄,确定落羽杉的位置区域,分析树木品种和树龄情况,根据数据对落羽杉树林整体结构进行绘制,按照品种进行分类,然后再测定树木的高度和胸径,构建单株模型,将单株模型汇总成整体模型,本发明通过将树林按照不同的高度划分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的层次,分别采集树木胸径、土壤营养成分、水份含量、空气、温度和光照数据,单独掌握每个层次的数据,能够单独对某一高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够将数据综合进行分析,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全面,方便后期根据不同高度的环境差异,进行不同情况的生长分析,使数据采集的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落雨杉的林业数据采集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落羽杉又名落羽松,是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5至50米,在幼龄至中龄阶段树干圆满通直,圆锥形或伞状卵形树冠,50年以上有些植株会逐渐形成不规则宽大树冠,池杉树冠比较窄,在50年以下基本是尖塔形,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在落羽杉树林的管理上,需要对落羽杉树林的数据进行采集从而对落羽杉树林进行合理的采伐管理;
但是目前在对落雨杉的林业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树林分区域进行采集,导致采集的数据不能进行关联分析,导致数据采集后参考价值降低,无法进一步的进行分析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落雨杉的林业数据采集方法与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在对落雨杉的林业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树林分区域进行采集,导致采集的数据不能进行关联分析,导致数据采集后参考价值降低,无法进一步的进行分析数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落雨杉的林业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如下采集步骤:
S1、首先多角度拍摄,确定落羽杉的位置区域,分析树木品种和树龄情况;
S2、根据数据对落羽杉树林整体结构进行绘制,按照品种进行分类;
S3、然后再测定树木的高度和胸径,构建单株模型,将单株模型汇总成整体模型;
S4、自下而上的对落雨杉森林进行分层,依次采集土壤、水份、空气和光照数据;
S5、分析采集的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和数据,将不需要的数据滤除;
S6、对采集的数据中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关联数据;
S7、对树林中树木的密度数据进行采集,确定不同密度之间的变化数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1中,拍摄的照片包括航拍图和落羽杉森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正视图;
S2中,首先根据航拍图,确定落羽杉树木不同品种的交界位置,确定每个品种种植的位置区域,确定落羽杉森林分布的平面图形;
再查阅种植资料和拍摄的照片确定每个品种的落羽杉树龄,确定落羽杉纵向高度,确定落羽杉立体图形的纵向区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中,首先粗测每个品种中的树木高度,先测量最高的树木和最矮的树木,在剩余的树木中随机选择5%的树木进行测量;
所述测量的数据包括树木的地径、胸径和顶部直径;
根据每个树木的数据绘制单株树木的立体图形,然后将单株树木复制至四周,直至立体图形中的树木个数与实际个数相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4中,分层包括底层、中层和高层;
所述底层为树木底部三分之一高度区域,高层为树木顶部三分之一的区域,中层为底层和高层之间的区域;
底层采集的数据包括胸径、土壤、水份、空气、温度和光照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0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