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6113.1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潘龙;王金意;张畅;王鹏杰;任志博;余智勇;徐显明;王韬;王凡;郭海礁;刘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13/00;F17C13/02;F17C13/04;B60S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垚琳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燃料电池 客车 加氢 系统 | ||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氢系统,包括多个所述高压储罐,多个所述高压储罐共连于加氢机构,多个所述高压储罐通过所述加氢机构依次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进行加氢,多个所述高压储罐的出气口分别对应连接有支管路,各个所述支管路共连于充装管路,所述充装管路连接于充装柱,所述充装柱用于对长管拖车进行充装,通过设置多个高压储罐依次对氢燃料电池客户进行加氢,持续高压充装,能够大大提高储罐的充装效率,保证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充装压力,提高车辆充装数量,减少能耗浪费,基于风、光可再生能源“绿电”的波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供应比例中的日益提升,利用可再生能源“绿电”,使用电解水制氢工艺生产“绿氢”后,为氢燃料电池客车加注氢气是目前消纳“绿氢”的方式之一,现有加氢采用传统多组高压储罐直接降压的方式为氢燃料电池客车充装,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压缩机增压的做工,浪费能耗,同时此种方式不能最大化的利用储罐压力,降低了车辆的充装效率,增加了充装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氢系统,通过设置多个高压储罐依次对氢燃料电池客户进行加氢,持续高压充装,能够大大提高储罐的充装效率,保证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充装压力,提高车辆充装数量,减少能耗浪费,基于风、光可再生能源“绿电”的波动性,设置的高压储罐还可以作为冗余缓冲极大提高了制氢厂的生产灵活以及机动性能,对企业高效利用弃风、弃电提出了解决方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用于氢燃料电池客车的加氢系统,包括多个所述高压储罐,多个所述高压储罐共连于加氢机构,多个所述高压储罐通过所述加氢机构依次对氢燃料电池客车进行加氢,多个所述高压储罐的出气口分别对应连接有支管路,各个所述支管路共连于充装管路,所述充装管路连接于充装柱,所述充装柱用于对长管拖车进行充装。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连接于多个所述高压储罐的进气口以对多个所述高压储罐依次进行补氢增压。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机构包括第一隔膜压缩机,所述第一隔膜压缩机并联连接多个高压储罐。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机构还包括第二隔膜压缩机,所述第二隔膜压缩机和所述第一隔膜压缩机共连有氢气管路,所述第二隔膜压缩机连接所述充装柱。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高压储罐至少包括第一高压储罐、第二高压储罐和第三高压储罐,所述第一高压储罐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高压储罐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高压储罐上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压储罐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高压储罐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高压储罐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压储罐连接的支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高压触感的连接的支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三高压储罐的连接的支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充装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减压阀、第七阀门、第二质量流量计和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加氢机构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减压阀和第一质量流量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压储罐连接所述加氢机构的管路上设置第八阀门,所述第二高压储罐连接所述加氢机构的管路上设置第九阀门,所述第三高压储罐连接所述加氢机构的管路上设置第十阀门。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华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6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