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型复合滤袋及其清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6359.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7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明;罗祥波;游丽容;耿占吉;康述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格锐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B01D46/52;B01D46/64;B01D46/76;B01D53/86;B01D53/56;B01D53/70;B01D53/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卢丽红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型 复合 及其 方法 | ||
一种功能型复合滤袋,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一级滤袋、二级滤袋,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一级滤袋用于除尘,二级滤袋用于脱硝、脱二噁英、脱汞;二级滤袋的内侧设有一振动清灰装置,振动清灰装置中设有多个出气管对二级滤袋内侧中的褶皱凹处进行喷吹,使二级滤袋向外扩张振动带动一级滤袋振动,实现清灰。本发明的功能型复合滤袋具备脱硝、脱二噁英的功能,同时可实现高效率清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环保催化过滤滤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功能型的复合滤袋及其清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工业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尤其燃煤电厂、水泥工业、垃圾焚烧、钢铁工业等行业产生的高温废气。因此,在这新的环保形势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持续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高温环保催化过滤材料领域的多样化、功能化。
目前,许多专利提出了不同褶皱滤袋的结构,其中专利号为CN201921781993.5的一种褶皱滤袋,其通过更为精准的对褶皱滤袋褶边进行支撑,提升了褶皱滤袋内部支撑结构的各种适用性,也使得褶皱滤袋褶边的通气面积更大,进一步提升了褶皱滤袋的过滤以及通气性能。以及专利号申请号为CN202121261512.5的一种电厂专用覆膜PPS褶皱布袋,提供不同松紧程度的松紧带,使得褶皱布袋具有不同的束缚能力,以便于增加布袋本体的韧性和承载能力效果。再如专利号为CN201821095967.2的一种新型高效除尘褶皱布袋,通过新型褶皱滤袋可以大幅度提高现有除尘器的风量增加产能,使用易滤褶皱布袋对现有除尘器改造,提高除尘系统生产效率和容量的最佳改造方案。
但是,上述的这些专利都是在褶皱滤袋结构的改变,单纯的提高滤袋的承载能力、通气性能,未能实现褶皱滤袋具备脱硝、脱二噁英的功能结构。为了实现滤袋具有脱销、脱二噁英的功能,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产品于滤袋的滤料层上添加催化剂以赋予该滤料层多种催化功能,一方面,负载在该滤料层的多种催化剂具备不同的催化功能,在过滤烟气时,易导致催化剂中毒或失效;另一方面烟气在滤袋纤维层内停留时间短,容易引起催化剂反应时间不够,严重影响了滤袋多功能的催化及除尘效果。再者,常见的滤袋通常采用脉冲清灰的方式,这样会很大影响滤袋催化剂活性,大大缩短滤袋脱硝、脱二噁英的使用寿命。再者,且脉冲清灰在滤袋膨胀后进行脱灰,造成清灰不均匀,滤袋的角落处可能清灰不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型复合滤袋及清灰方法,以实现褶皱滤袋具备脱硝、脱二噁英,同时具备高效率清灰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功能型复合滤袋,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一级滤袋、二级滤袋,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一级滤袋用于除尘,二级滤袋用于脱硝、脱二噁英、脱汞;二级滤袋的内侧设有一振动清灰装置,振动清灰装置中设有多个出气管对二级滤袋内侧中的褶皱凹处进行喷吹,使二级滤袋向外扩张振动带动一级滤袋振动,实现清灰。
进一步,二级滤袋形成褶皱式,二级滤袋形成连续状凹部和凸部,且二级滤袋的外侧间隔设有多个环形的固定带进行固定。
进一步,一级滤袋为高通量的圆形滤袋或褶皱滤袋,二级滤袋从一级滤袋内填充进去,二级滤袋的袋口向外翻折且固定在一级滤袋的袋口处,形成双层滤袋的组合体。
进一步,二级滤袋是通过负载工艺将催化剂纳米分散液负载于滤料后烘干形成,且滤料催化剂负载量不少于100g/m2。
进一步,振动清灰装置包括一可充入压缩空气的竖管,竖管周面上向外设有多根横向的出气管分别凸伸至二级滤袋内圈的凹部的内侧,各出气管的外端形成弧形的出气面位于凹部内侧,出气面上设有多个出气孔。
进一步,出气孔的直径大于3mm,数量为1-5个,出气孔对准二级滤袋内圈的凹部,且出气孔与二级滤袋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12mm。
进一步,出气管形成内窄外宽的喇叭状管,出气管的外端连接一空心小球作为出气面,空心小球上设有多个出气孔,出气管内的气体经空气小球向外喷吹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格锐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格锐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