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4-氧氮杂䓬-2,5-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9529.7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红;刘敏卓;李昌灵;张杰;陈治国;陈建荣;唐伟卓;刘芳;罗雄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67/10 | 分类号: | C07D267/10;C12P17/14;A61P35/00;C12R1/43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何文红 |
地址: | 41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氮杂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或Ⅰ‑1所示,其中Ⅰ‑1所示的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是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菌体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后获得。本发明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可将其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药用盐制成药学上被接受的药物,在治疗和预防乳腺癌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涉及一种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1,4-氧氮杂-2,5-二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或是作为预防和/或治疗乳腺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最早在1823年被定名,属于肠杆菌科沙雷氏属的一个种,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形态上一般比其它肠道菌小,无荚膜,偶尔呈长丝状(GrimontGrimont,2005)。粘质沙雷氏菌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及一些生物的体内,同时粘质沙雷氏菌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会引起尿道和肺部感染及败血症(HejaziFalkiner,1997)。与沙雷氏菌属的其他物种一样,粘质沙雷氏菌的特点是某些菌株能够产生灵菌红素家族的红色素(Khanafari,Assadi,Fakhr,2006)。同时,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物中也分离出了其他类型化合物,例如嘧啶(粉红色)和2-羟基-5-羧甲基粘康酸半醛(黄色)(GrimontGrimont,2005;Trias,Vinas,Guinea,Loren,1988)以及生物活性化合物serrawettina(Matsuyama,Murakami,Fujita,Fuijta,Yano,1986)和灵杆菌脂多糖(prodigiozan)(Shevchenko,1987;TishchenkoGuseva,1987)。然而,至今为止,尚未见到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出7(R)-庚基-3(S)-羟甲基-1,4-氧氮杂-2,5-二酮的相关报道,同时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其可药用盐在抗乳腺癌活性和用途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尚未见到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是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物中经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或是作为预防和/或治疗乳腺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所述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为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式Ⅰ中,R4为甲基或氢原子;R7为不同碳原子数的链状烷烃基;R8为羟基、羧基、乙酰基、氢原子中的其中一种。
上述的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进一步改进的,所述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为如式Ⅰ-1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式Ⅰ-1所示的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1,4-氧氮杂-2,5-二酮类化合物是从粘质沙雷氏菌发酵菌体中获得的;
上述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改进的,包括以下步骤:
(1)对粘质沙雷氏菌进行发酵培养,离心,得到含有式Ⅰ-1所示的化合物的菌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学院,未经长沙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9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