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流量控制的臭氧破坏装置及臭氧破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1025.0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8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艾凡凡;王振交;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晶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8 | 分类号: | B01D53/88;B01D53/86;B01D53/66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潘亚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流量 控制 臭氧 破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流量控制的臭氧破坏装置及臭氧破坏方法,该臭氧破坏装置通过在第一匀流腔内设置第一匀流组件、在第二匀流腔内设置第二匀流组件,对废气进行两次匀流,保证了匀流效果;通过在第一反应腔外侧面上设置第一温度监测件、在排气管路上设置流量监测件和臭氧浓度监测件,实时监测反应腔局部温度、排出的净化气体的流量和排出的净化气体中的臭氧浓度,并以这三个变量为控制依据,控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动态调整反应腔内通过的气体流量,从而避免催化剂局部过热、保证催化效率,便于在避免催化剂局部过热、达到臭氧残余浓度标准、保证催化速度间取得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流量控制的臭氧破坏装置及臭氧破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基于催化分解法的高浓度臭氧破坏装置的主要工作过程为:对含有臭氧的废气预热,将废气中的水汽转化为水蒸气(水汽与臭氧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影响催化效率);将预热后的废气通入匀流装置;废气经过匀流后进入催化腔与催化剂反应消除废气中的臭氧;将催化反应后得到的净化气体排出装置。
在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含有臭氧的废气输入流量过大、气体匀流不足、臭氧浓度过高等因素,容易导致催化腔内的催化剂局部过热,进而破坏催化剂结构,降低催化剂活性,影响后期催化效率;
(2)常见的臭氧催化腔多为长筒状结构,内部包含匀流结构和催化室,催化室中填充催化剂,含有臭氧的废气由进气口通入,经过匀流结构匀流后进入催化室,与催化室内的催化剂发生催化反应后,由排气口排出。传统的匀流结构由多层含有通孔的匀流金属板构成,多层匀流金属板间交错分布,含有臭氧的废气连续通过匀流金属板上的通孔,达到对废气的匀流目的。然而,该结构的匀流效果取决于多层匀流金属板上通孔的错排角度,若错排角度过小,会导致气流直接通过多层匀流金属板上的通孔,降低匀流效果;若错排角度过大,会导致气流在多层匀流金属板间流通不畅,使得通入催化腔内的气体流量过小,影响催化效果;
(3)对于含有高浓度臭氧的废气来说,在经由排气口排出前,会在催化室与排气口的连接部位堆积,造成该部位的气体密度过高,使得该部位相对于催化室的其余部位催化反应更为剧烈,进一步造成该部位温度过高(催化腔内局部过热),破坏催化剂结构,降低催化剂活性,影响后期催化效率;
(4)在一些臭氧破坏装置中,为了控制经由催化室排出的净化后气体的流量,往往在与排气口接通的排气管路中安装节流阀,当排出的净化气体流量过大时,节流阀工作,减少排气管路上的气体流径,达到降低气体流量的作用。然而,由于气体在排气管路上的流通受阻,该流量控制方法会加剧气体在催化室与排气口的连接部位的堆积程度,加剧催化室的局部过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局部过热、匀流效果无法保证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实现流量控制的臭氧破坏装置及臭氧破坏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晶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晶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1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