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可自持智能反射面提高广播通信传输性能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2787.4 | 申请日: | 2022-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2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晖;张海君;张文宇;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16/28 | 分类号: | H04W16/28;H04W24/02;H04B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自持 智能 反射 提高 广播 通信 传输 性能 方法 | ||
1.一种利用可自持智能反射面提高广播通信传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发射端一、二阶段波束成形向量、系统一、二阶段归一化工作时长以及IRS反射波束成形对角矩阵进行优化;
基于优化后的一、二阶段波束成形向量、各阶段归一化工作时长以及IRS反射波束成形对角矩阵,在第一阶段,多天线发射端向接收端发射广播信号,同时IRS收集无线能量,在第二阶段,IRS利用在第一阶段收集的无线能量实现反射波束成形辅助发射端进行广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可自持智能反射面提高广播通信传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端一、二阶段波束成形向量we、ws,系统一、二阶段归一化工作时长te、1-te以及IRS反射波束成形对角矩阵Ψ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A1,令os=0,其中,os为第一循环计数变量,与分别为交替优化的ws和Ψ的起始点,1表示M×1维的全1向量,I表示IR×IR维的单位矩阵,M表示发射端天线的数目,IR表示IRS微单元个数;
A2,求解令目标函数γas最大化的Ws与γas:
记获得的相应的最优解为
式(1)中,Ws为对向量乘积的半正定松弛,γas为接收端信噪比松弛变量,σ2表示噪声功率,tr(·)表示矩阵求迹运算,hd,k、G、hr,k分别表示发射端至第k个接收端的信道、发射端至IRS的信道以及IRS至第k个接收端的信道,α为信号反射效率,P为发射端信号发射功率限制,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符号,为用户集合,约束条件限定Ws为半正定矩阵;
A3,令其中,表示第os次交替优化循环中对ws的优化结果,maxeig(·)和maxeigvc(·)分别表示求矩阵最大特征值和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的运算;
A4,令其中,ck和ak为辅助变量,T表示转置符号,函数Γs(ws,Ψ)定义为
A5,求解令目标函数γas最大化的Θ与γas:
记获得的相应的最优解为
式(2)中,Θ为对向量乘积θθH的半正定松弛,为对的高维松弛映射,为IRS反射波束成形向量,τ为松弛变量,表示IRS上第i个微单元的反射系数,[Θ]i,i表示矩阵Θ对角线上的第i个元素,约束条件限定Θ为半正定矩阵;
A6,令其中,与分别表示第os次交替优化循环中对θ与Ψ的优化结果,表示共轭符号;
A7,若则执行步骤A8,否则,令os=os+1并跳转至步骤A2,其中,εs为系统二阶段波束成形优化门限;
A8,令计算其中,与Ψ+分别表示对ws与Ψ的优化结果,表示与其相对应的二阶段可达广播速率;
A9,令oe=0,其中,为辅助变量,oe为第二循环计数变量;
A10,求解令目标函数最大化的We,te,re,p1,p2,△e:
记获得的相应的最优解为
式(3)中,u为IRS配置单微单元引入相移的能耗,η为能量收集率,We为对向量乘积的半正定松弛,re,p1,p2,△e为辅助优化变量,约束条件限定We为半正定矩阵,||·||表示求向量二范数运算;
A11,令其中,表示第oe次优化循环中对we的优化结果;
A12,若oe=0,则令oe=oe+1,并跳转至步骤A10;否则执行步骤A13,其中,分别表示第oe-1次优化循环中对we、te的优化结果;
A13,令其中,与分别为对应与的一阶段可达广播速率,函数Γe(we)定义为
A14,若则执行步骤A15,否则,令oe=oe+1,并跳转至步骤A10;其中,εe表示系统一阶段波束成形优化门限;
A15,输出发射端一、二阶段波束成形向量,系统一、二阶段归一化工作时长以及IRS反射波束成形对角矩阵的优化结果以及Ψ+,和与之相对应的可达广播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27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