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碳化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2174.0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5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地;王玲;林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晓萍;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 混凝土 及其 成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抗碳化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该抗碳化混凝土包括混凝土A层;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8~57份,粗骨料0~38份,细骨料0.22~47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3~15.4份,添加剂0.11~3.3份;水5.5~17.6份;界面层,设置于混凝土A层的一个表面上;混凝土B层,设置于界面层上;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4.2~51份,粗骨料0~41份,细骨料0.55~47份,掺合料3.5~12.3份,添加剂0.17~7.6份;水5.5~17.6;混凝土A层的变形值小于混凝土B层的变形值。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获得一种抗碳化性能优良的混凝土件,使得既不增加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又能提高其抗碳化性能,同时施工工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和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碳化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件应用于建筑工程或者道路桥梁工程中,例如,墙材、板材和桥墩等工程中时,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关于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的提高,常用的办法是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水泥用量固定的条件下,水灰比越低,碳化速度越慢;或者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保护涂层以提高其抗碳化性能。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混凝土的水灰比取决于混凝土本身的配方,和其施工性能紧密相关,而不能简单地调高或调低水灰比;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涂刷保护涂层既带来材料成本的提高,同时又带来施工成本的提高以及施工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碳化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改变混凝土配方的条件下,获得一种抗碳化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板材、墙材或桥墩,从而实现在不增加新的材料成本投入和施工成本投入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件的抗碳化性能,同时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碳化混凝土,其包括:
混凝土A层;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8~57份,粗骨料0~38份,细骨料0.22~47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3~15.4份,添加剂0.11~3.3份;水5.5~17.6份;
界面层,设置于所述混凝土A层的一个表面上;
混凝土B层,设置于所述界面层上;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4.2~51份,粗骨料0~41份,细骨料0.55~47份,掺合料3.5~12.3份,添加剂0.17~7.6份;水5.5~17.6;其中,所述混凝土A层的变形值小于所述混凝土B层的变形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抗碳化混凝土,其依次包括:混凝土B层、界面层、混凝土A层、界面层和混凝土B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碳化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混凝土A层成型;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8~57份,粗骨料0~38份,细骨料0.22~47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3~15.4份,添加剂0.11~3.3份;水5.5~17.6份;
在所述混凝土A层设置界面层;
在所述界面层上浇筑混凝土B层;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4.2~51份,粗骨料0~41份,细骨料0.55~47份,掺合料3.5~12.3份,添加剂0.17~7.6份;水5.5~17.6;其中,所述混凝土A层的变形值小于所述混凝土B层的变形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成型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2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渗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