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下控制臂仿真精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9414.1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6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孟夏蕾;武小一;彭亮;贾跃;许晓珊;李继川;丁树伟;韩超;朱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控制 仿真 精度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下控制臂仿真精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一、导入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二、建立Connector单元;三、定义Connector单元的方向并且修正刚度;四、定义控制臂上的接触;五、约束下控制臂内点、外点自由度;六、根据分析工况,定义不同的材料和属性;七、施加分解载荷;八、提交有限元软件分析;九、结果检查;十、结果后处理和评价。本发明通过内、外点的约束消除刚体位移,从而避免惯性释放算法带来的各种限制;并且通过内、外点衬套刚度修正,以及在所有硬点加载和,将衬套刚度引起的加载损失降至精度可接受的范围,使控制臂的实际载荷趋近于分解载荷,并且能实现同平台多个车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控制臂合并加载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AE仿真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弹簧下控制臂CAE仿真精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悬架结构件中,搭载弹簧/减振器的下控制臂常用于E型多连杆悬架系统,常见结构如下:控制臂硬点包括:下控制臂外点1、减振器下点2、弹簧下点3、稳定杆连杆下点4、下控制臂内点5。
最常见分析方法是先用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载荷分解,将各个工况5个硬点处的力和力矩(Fx、Fy、Fz、Mx、My、Mz)分解出来,再在有限元中用惯性释放算法进行分析。惯性释放通过惯性力(质量)平衡外力,可以分析完全无约束(接近控制臂的实际状态)的模型。
但惯性释放算法具有局限性,如无法分析接触,通常用于线弹性材料的分析。图1中,控制臂上、下板之间,控制臂内点和衬套外管之间,都是接触关系,如果采用惯性释放,则无法模拟接触。上、下板之间的接触将影响附近局部应力分布,从而影响焊缝疲劳寿命评估;内点和衬套外管的接触将影响内点附近的应力分析结果。
另一种常见计算方法是搭载悬架系统进行计算,这种分析没有限制,可进行考虑接触和弹塑性的复杂非线性仿真、但是需要建立完成的系统级悬架模型,并且对于不同的车型,硬点位置有区别,控制臂姿态不一致,因此每种车型通常都需要建立一种悬架系统,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下控制臂仿真精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不使用惯性释放算法,通过内、外点的约束消除刚体位移,从而避免惯性释放算法带来的各种限制;并且通过内、外点衬套刚度修正,以及在所有硬点加载和,将衬套刚度引起的加载损失降至精度可接受的范围,从而使控制臂的实际载荷趋近于分解载荷,通过特征坐标系载荷转换,实现同平台多个车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控制臂合并加载分析,解决了现有下控制臂仿真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下控制臂仿真精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中导入几何模型,并且划分网格;
步骤二、在控制臂内点和控制臂外点处建立Connector单元;
步骤三、定义Connector单元的方向并且修正刚度;
步骤四、定义控制臂上的接触;
步骤五、约束下控制臂内点、外点两处Connector单元接地端的六个自由度;
步骤六、根据分析工况,定义不同的材料和属性;对于需要分析塑性应变的工况,定义弹塑性材料属性,对于需要分析线弹性应力的工况,定义线弹性材料属性;
步骤七、在所有硬点上,施加六个方向的分解载荷;
步骤八、提交有限元软件分析;
步骤九、结果检查,检查项为变形、界面力、接触面压力;如果检查结果不正常,说明模型建立/定义/约束/加载错误,需要返回检查,修改后重新提交计算,直至各检查项均正常;
步骤十、结果后处理和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9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