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破冰船舱壁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8051.X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丁仕风;刘鹏;周利;刘仁伟;李冬琴;葛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B63B3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破冰船 多重 缓冲 冲击 结构 | ||
1.一种用于破冰船舱壁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降噪用夹芯板(1)和设于两块夹芯板之间的抗冲击结构(2);所述抗冲击结构(2)包括承重面板(21)、第一缓冲复位结构(22)、承重缓冲支撑结构(23)、第二缓冲复位结构(24)和承重底座(25),所述承重缓冲支撑结构(23)包括缓冲连接板(234),缓冲连接板上端设置与承重面板(21)相连的压缩套筒,下端设置导柱(235),导柱(235)上设有与下层夹芯板相连的复位弹性元件(236);所述第一缓冲复位结构(22)两端分别与承重面板(21)和缓冲连接板(234)枢转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复位结构(24)两端分别与缓冲连接板(234)和承重底座(25)枢转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板(1)包括相互平行的上部板层(11)和下部板层(14),且上部板层(11)和下部板层(14)之间设有仿生蜂窝结构(12),所述仿生蜂窝结构(12)内部填充有填充物(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层(11)和下部板层(14)均为3mm厚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蜂窝结构(12)由铝材制成,填充物(13)为多孔蜂窝泡沫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面板(21)为方形,由弹簧钢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复位结构(22)包括弹性连杆(221)和球头支座(222),所述弹性连杆(221)一端与承重面板(21)铰接,另一端与球头支座(222)啮合,球头支座(222)与缓冲连接板(234)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套筒包括承重压杆(231)、套筒(232)和设在套筒内的缓震弹性元件(233),承重压杆(231)一端与承重面板(21)相连,另一端与缓震弹性元件(23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复位结构(24)包括承重推杆(241)和球头套筒(242);所述承重推杆(241)一端与缓冲连接板(234)铰接,另一端与设于球头套筒(242)内的缓震弹性元件(233)连接,所述球头套筒(242)通过球头支座(222)与承重底座(2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座(25)为环形钢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缓冲抗冲击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复位结构(22)和第二缓冲复位结构(24)分别设置若干组,呈环形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0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