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救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7312.6 | 申请日: | 202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1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兴;马群;孙荣荣;张森;黄晓明;游文涛;王晓兵;王宇灿;王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3C9/01 |
代理公司: | 青岛锦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朱玉建 |
地址: | 256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救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水上救生装置,包括螺旋桨以及转舵机构、密闭舱体以及位于密闭舱体内的升降机构、旋转平台、机械臂、机械臂抬升机构、机械臂旋转驱动机构、救生平板、抓取机构以及心肺复苏按压机构等。旋转平台设置于升降机构上,机械臂安装于旋转平台上,机械臂与救生平板相连,抓取机构安装于救生平板上。本发明利用机械臂、机械臂抬升机构、机械臂旋转驱动机构及抓取机构等,利于将溺水人员抓取到救生平板上并将其带回密闭舱体内,然后由心肺复苏按压机构对溺水人员施救。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溺水人员得到救援后的第一时间展开救治,提高了救生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上/海上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救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水(海)上救生设备主要还是以救生衣、救生圈以及救生绳等设备为主,需要救援人员赶到溺水人员出事地点,将救生设备套在溺水人员身上,然后将溺水人员救回。
然而,此种救援方式需要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救援操作,救援时间比较长,救援效率比较低。另外,这些救援设备需要在专业救生人员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实施。
在没有专业的救生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普通人员很难准确实施救生工作。
此外,现有的救生设备仅仅局限于将溺水人员从水(海)中拖回,而无法在赶到溺水人员出事地点的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工作,因而容易延误最佳救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上救生方法,以实现对水(海)中溺水人员的救治工作,并且在赶到溺水人员出事地点第一时间对溺水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提高了救生成功率。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救生方法,基于水上救生装置实现;
水上救生装置包括密闭舱体、螺旋桨以及转舵机构、升降机构、旋转平台、机械臂、救生平板、抓取机构、心肺复苏按压机构以及三轴运动机构;
螺旋桨以及转舵机构位于密闭舱体的外侧,升降机构、旋转平台、机械臂、救生平板、抓取机构、心肺复苏按压机构以及三轴运动机构均位于密闭舱体的内侧;
定义密闭舱体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螺旋桨以及转舵机构连接在密闭舱体的后侧,且用于带动该密闭舱体在水下行进和转向;
升降机构设置于密闭舱体的底板上,且位于密闭舱体的后部;
升降机构采用剪式升降机构,旋转平台设置于该升降机构上;
机械臂安装于旋转平台上,该机械臂配置有用于带动机械臂实现抬升动作和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动作的机械臂抬升机构以及机械臂旋转驱动机构;
救生平板与机械臂相连,抓取机构设置于救生平板上且用于实现对溺水人员的抓取固定;
三轴运动机构设置于密闭舱体的底板上,采用丝杠驱动机构;
心肺复苏按压机构设置于三轴运动机构上,且用于实现对溺水人员的按压动作;
密闭舱体配置有可开启或闭合的密闭舱门;
水上救生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密闭舱体内的水排出到舱外的排水机构以及供气机构;
水上救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螺旋桨以及转舵机构的带动下,水上救生装置到达溺水人员的位置下方;
紧接着,密闭舱门自动打开,然后升降机构动作,并将旋转平台、机械臂、救生平板以及抓取机构整体抬升至一预设高度,使得它们能够从密闭舱体内露出;
步骤2.旋转平台启动并带动机械臂、救生平板以及抓取机构整体朝向溺水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7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剂药品简便标准分割组合
- 下一篇:一种水上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