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单体自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1618.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陈天涯;钟奇伟;杨淑娟;郑双;金雅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9/02;B01D71/6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单体 交联 制备 选择性 通量 pes 超滤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单体自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聚醚砜超滤膜的方法,制备的平板超滤膜具有明显非对称分层结构,上层内腔中含有指状孔,下层为海绵状结构。该方法主要基于聚合物交联改性,通过控制单体聚合度与大分子聚合物发生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所述方法为:1、将PES、HEAA单体和致孔剂PEG 400按一定比例溶于DMAc中,搅拌均匀,制备成均相铸膜液;2、停止搅拌,在室温下静置脱泡;3、将铸膜液在基板上刮涂成膜,浸入纯水中完成相转化,除去残留的有机溶剂。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PES超滤膜致密层具有70000‑120000 Da截流量,致密层厚度为膜厚度的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制备高选择性超滤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有效截留生物大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单体自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的方法,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滤技术作为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因其具有通量高、操作条件温和、易于放大等特点,可用于医药制品、食品工业及废水处理等领域。尽管超滤膜在业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权衡小孔径和高孔隙率层面,同时实现高通量和高截留效果仍是一个重大挑战。聚醚砜作为特种功能塑料,表现出极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抗水解作用和力学性能,在生物医疗和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聚醚砜超滤膜易被污染,尤其生物污染最难处理,主要归因于其表面相对较高的疏水性,在进行生物蛋白的精制时容易在膜表面产生蛋白吸附现象,堵塞膜孔,缩短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目前大多数PES超滤膜主要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中国专利(CN104128103B)“一种PES超滤膜表面微纳结构构筑方法”利用PAN-g-SiO2作为两亲性改性剂,通过将初生态膜浸入到乙醇水溶液中进行相转化,再将成膜置于甘油溶液中浸泡,完成油水分离PES超滤膜表面微纳结构的构筑;中国专利(CN 107174963B)“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制备PES超滤膜的方法”利用低共熔溶剂作为致孔剂,如季铵盐或季磷盐中至少一种,加入到铸膜液体系中,增强铸膜液的热力学稳定性,所制得的膜孔径均匀,孔隙率提高,大大增强了膜的水桶量和选择性;中国专利(CN CN104056557B)“一种同时改善通透性和选择性的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方法”使用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添加剂在相转化过程中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PES超滤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以上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PES易污染的问题,但在增加膜水通量的同时,也会降低其截留能力;且这些方法很容易造成大范围指状孔的产生,缩减了致密层的厚度,限制了其在水净化、蛋白质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单体自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的方法,采用水溶性单体作为添加剂,通过共混方式,使超滤膜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实现70000-120000Da蛋白质分子量的截留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下步骤:
1.一种利用单体自交联制备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燥的PES固体、水溶性单体添加剂、致孔剂PEG 400在45-85℃溶于DMAc中,在一定搅拌速度下搅拌8-12h,然后静置12h脱泡待用,制成15-20wt%均相铸膜液,其中PES固体、DMAc、水溶性单体添加剂和致孔剂PEG 400的含量比为(15-20):(40-70):(1-5):(10-20);
2)将步骤1)得到的均相铸膜液脱泡后在基板上刮成均匀液膜,在空气中进行一段时间预蒸发,得到初生态膜;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生态膜在30-60℃的凝固浴中进行相转化,成膜后得到高选择性高通量PES超滤膜。
所述步骤1)中水溶性单体添加剂为N-羟甲基丙烯酰、N-羟乙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己二酸二酰肼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1)中的搅拌速度在100-3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1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