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检测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5681.3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佳洋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新能源 汽车 检测 器具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检测器具,包括:检测机身、高度传动组、控制台和检测组件,高度传动组包括第一高度传动组和第二高度传动组,检测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水平运动柱、组装盖、检测转动柱、检测针和固定组,固定组包括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第一固定组包括固定架、固定件、第一包紧片、第二包紧片、第一合并片和第二合并片,本发明的检测组件通过从多角度以及多检测针形成的多检测点对新能源汽车零件进行质量检测,能够提高质量检测的精准度,从而减少新能源汽车零件的质量问题,提出的高度传动组能够带动检测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设有的传动组件能够带动检测转动柱进行转动,进而使检测针检测到汽车零件非水平面处的几何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检测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的理念的普及,更多群众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而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达到几十万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汽车零件的质量问题也会促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汽车内部的重要零件存在裂痕或气孔等缺陷,就这些缺陷在新能源汽车的长期运作下,会逐渐变大使零件损害,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外壳会受到较大的撞击和挤压,使得车辆外壳产生损坏,而这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而要保证车辆的质量则需要在车辆生产的质检工序严格把控,将质量不合格的汽车零件进行剔除或是二次加工,从而减少因汽车的质量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检测器具,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保证车辆的质量则需要在车辆生产的质检工序严格把控,将质量不合格的汽车零件进行剔除或是二次加工,从而减少因汽车的质量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检测器具,包括:检测机身、高度传动组、控制台和检测组件,所述高度传动组包括第一高度传动组和第二高度传动组,且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检测机身相对两侧,所述检测机身与所述控制台滑动连接,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高度传动组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传动组件、水平运动柱、组装盖、检测转动柱、检测针和固定组,所述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水平运动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组装盖与所述水平运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针与所述检测转动柱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组包括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且分别设于检测转动柱相对两侧并与所述检测转动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包括固定架、固定件、第一包紧片、第二包紧片、第一合并片和第二合并片,所述水平运动柱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架顶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包紧片和所述第二包紧片一端与所述水平运动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包紧片和所述第二包紧片分别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合并片和所述第二合并片内壁与所述环形槽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度传动组包括主传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若干个固定盖,所述主传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与所述检测机身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带一端与所述主传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盖分别与与所述主传动件和从动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高度传动组和所述第一高度传动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设有固定环,所述水平运动柱贯穿所述固定环。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水平运动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检测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互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还设有若干个垫圈件,所述垫圈件分别设于第一传动件两侧,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运动柱下方设有放置柱,所述组装盖一端设有圆柱槽口,所述圆柱槽口内壁与所述放置柱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佳洋,未经李佳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5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