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光热性能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9600.9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2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牛娜;崔迪;陈立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4 | 分类号: | C09K11/74;B82Y20/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红外 荧光 光热 性能 掺杂 硫化 量子 制备 | ||
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光热性能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硫化银量子点作为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时光热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AgNO3溶液和Bi(NO3)3·5H2O溶液与白蛋白溶液充分混合,制备金属离子‑白蛋白复合物;二、调节所得金属离子‑白蛋白复合溶液的pH至1~13,加入Na2S·9H2O溶液,于50~60℃下反应4~6h;三、用超纯水透析24~48h,得到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本发明为水相合成,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温和,而且制备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既具有良好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能力,又有高的光热转换性能,在用作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光热性能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化学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癌症治疗存在成像和治疗过程分离和不同步的问题,而光诱导的诊疗纳米粒子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光诱导的诊疗纳米粒子用于荧光或光声成像和同步光热或光动力治疗,具有实时监测和调整治疗过程的优势。根据需要,人们设计和制备了多种诊疗纳米粒子,主要可分为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和多组分诊疗纳米粒子。但是多组分诊疗纳米粒子需要将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因此制备过程复杂,而且会涉及生物安全,药代动力学等问题,单组分纳米粒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弱点,生物安全性更高,且更易于大规模制备。
目前,作为一个新兴的前沿领域,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包括金纳米粒子、量子点和有机荧光染料等)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其中,硫化银量子点(Ag2S QDs)作为高效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剂之一,在癌症诊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而且相较于近红外一区(700-1000nm),近红外二区(1000-1700nm)荧光成像在生物体内散射更低,组织穿透更深,自发荧光背景几乎可忽略不计且分辨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受益于这些优点,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性能的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已有部分研究表明Ag2S QDs具有一定的光热性能。发明专利CN113004889A公开了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但是光热转换效率仅为48.94%,且制备过程中仍然需要惰性气体保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治疗材料的低的光热转换效率,不仅会直接导致不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对患者皮肤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在保证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能力的同时,提高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Ag2S QDs的光热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硫化银量子点作为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时光热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能力,又有高的光热转换性能且组分为单组分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简单合成方法。
一种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一、在400rpm~600rpm转速的磁力搅拌下向20~50m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缓慢加入10~30mmol/LAgNO3溶液和30~50mmol/L Bi(NO3)3·5H2O溶液,搅拌混合12~24h,得到金属离子-白蛋白复合物;步骤一中所述AgNO3溶液与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体积比为1:(8~12);步骤一中所述AgNO3溶液与Bi(NO3)3·5H2O溶液体积比为1:(0.01~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