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雷管发火电容漏电流的检测电路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4997.2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3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金宝全;武寿昌;郑弘毅;冯吉诚;朱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8 | 代理人: | 顾继光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雷管 发火 电容 漏电 检测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容漏电流的检测电路及方法,包括供电电路、电子雷管模块以及测量电路;电子雷管模块包括电子雷管芯片和发火电容器C1;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运算放大器;供电电路连接电子雷管芯片、发火电容器C1、第二电阻R2以及第四电阻R4,并接地;电子雷管芯片连接发火电容器C1和第一电阻R;第一电阻R1连接第二电阻R2和运算放大器;第四电阻R4连接运算放大器和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连接运算放大器。本发明通过电子雷管芯片实时测量电容容值,从而实现电子雷管发火电容的漏电流的高精度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容漏电流的检测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工业雷管。电子雷管具备延期精度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特性。电子雷管主要由电子雷管模块、带有药头的桥丝电阻(或其它类型的发火电阻)和火药管(或无起爆药管)构成。
电子雷管的起爆能量来源于雷管模块上的发火电容,该发火电容在起爆前会充电,当延期结束并起爆的时候释放出能量,使发火电阻发热点燃药头引爆雷管。电子雷管实际应用时都会进行组网,在延期过程中,正常的总线电压供电已经不存在,只能消耗发火电容的部分能量来维持电子雷管芯片正常工作,对网络中延期值较大的电子雷管,如果因为电容本身的漏电流太大,当延期结束时,发火电容的能量就可能不足以让发火电阻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药头,电子雷管就无法正常起爆,从而发生拒爆。
电子雷管通过发火电容释放能量加热发火元件(如桥丝或贴片电阻)来点燃药头最终引爆电子雷管,而发火电容的容量和漏电流是电容的两个最关键指标,容量过小或漏电流过大都可能造成起爆时能量过小,最终导致雷管拒爆的问题。
目前也有用于测量电子雷管电容漏电流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电容充电后再放电一段时间来计算漏电流。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在计算漏电流的时候是假设电容的容值是已知的,而不是实时测得的真实值,会导致测量的漏电流误差较大。
由此可见,传统的单纯检测电容容量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子雷管的应用要求,而假设电容容量是已知的漏电流测试方法精度也不高,需要对电子雷管模块的发火电容在充满电之后的漏电流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对漏电流过大的模块作为不良品剔除。
公开号为CN11411147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电容高压漏电电流测试设备、方法及系统,包括:测试仪主控单元、电压测量电路、高压电源、储能电容、充电开关、电子雷管控制器以及桥堆电路;测试仪主控单元分别连接高压电源、充电开关以及电压测试电路的控制端,充电开关一端连接高压电源,充电开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桥堆电路的交流输入端和电子雷管控制器;桥堆电路的直流正极与电子雷管控制器连接,电子雷管控制器与储能电容的正极连接,桥堆电路的直流负极与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测试仪主控单元、高压电源和充电开关上均设置有接地端,电子雷管控制器上设置有L_GND端。但是该专利文献仍然存在测量的漏电流误差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容漏电流的检测电路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容漏电流的检测电路,包括供电电路、电子雷管模块以及测量电路;
所述电子雷管模块包括电子雷管芯片和发火电容器C1;所述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运算放大器;
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电子雷管芯片的第一连接端,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二电源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子雷管芯片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发火电容器C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源端接地;
所述电子雷管芯片的第三连接端分别连接所述发火电容器C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4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电缆生产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送风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