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的脑电癫病发作信号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3005.4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9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马亚红;黄珍涛;苏建云;蒋睿;高宇杰;杨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372 | 分类号: | A61B5/372;A61B5/00;G06K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卷积 神经网络 短期 记忆 脑电癫病 发作 信号 检测 方法 | ||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的脑电癫病发作信号检测方法,将所采集的多通道脑电数据设置标签,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结果通过分类器的特征融合函数获得,重新采集待检测多通道癫痫病人脑电信号并进行预处理获得多通道脑电矩阵,再输入到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模型,得到分类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待检测癫痫病人脑电数据H的脑电类型即癫病和非癫病自动进行标记分类;本发明通过深度特征提取和长短期记忆动态选择脑电通道并表达癫病特征,减少了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并在提升癫病检测率的同时,具有可解释性,还能与穿戴设备直接匹配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癫病发作信号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的脑电癫病发作信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癫痫是影响全世界人民的最普遍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仅次于中风的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5000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癫痫以发作为特征,癫痫发作是由脑异常、过度或同步的神经元活动引起的。这些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出现,从身体整体或部分无法控制的身体反应到意识的完全丧失。这些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自我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癫痫发作可预测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癫痫患者的财务、身体和心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并且对整个家庭的负担极大。与此同时30%的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有抗药性,耐药癫痫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高,包括癫痫患者的突然意外死亡(SUDEP)。癫痫猝死症是慢性耐药癫痫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50岁以下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报告,如果得到适当治疗,70%的癫痫患者可以摆脱癫痫发作。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癫痫患者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图(EEG)记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过程,通常用于监测和诊断癫痫。脑电图记录来自于各种不同的电极,这些电极被连接到病人的头皮上。这些记录反映了大脑内部的电流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大脑异常的状态。
脑电图中癫痫异常的检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学家和癫痫学家进行直接检查,仅仅看一个病人的脑电图记录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耗时而且使得整个过程非常累人和繁琐。此外,不同诊断经验和水平的专家对诊断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开发用于癫痫诊断的自动化计算机系统至关重要。
目前脑电图(EEG)已成为诊断癫痫的有效筛查手段。但由于长期、连续的EEG来人工检测癫痫发作是一项耗时费力的任务,自动化、及时的检测癫痫发作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工作量。
一般传统特征提取包括时域、频域、时频域,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准确度不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在EEG信号分类中的应用,人们提出了多种基于脑电的自动识别癫病发作的检测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NearestNeighbor(KNN),人工神经网络(ANN),卷积神经网络(CNN)或长短期记忆(LSTM)。这些方法虽然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测试性能,但是如何设计一个具有鲁棒性,精确性和实时性的分类模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传统方法将从不同通道的网络中提取的特征直接连接到分类器上,忽略了深度学习方法的特征提取能力。此外,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将原始信号串联到机器学习模型中,导致维数灾难,时间和空间都消耗较大,影响了模型的效率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3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