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修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1772.1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厚振;刘昊;孟庆山;王磊;许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E04G23/02;C04B103/22;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杜亚静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损伤 修补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修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该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包括:重烧氧化镁掺量:26‑40;磷酸二氢钾掺量:13‑23;复合缓凝剂掺量:2‑4;骨料掺量:28‑45;拌和水掺量:8‑14;其中,骨料为取自珊瑚岛礁地区的珊瑚砂或者陆源砂,骨料的粒径根据待修补的建筑物损伤裂缝的大小而调整。应用该制备方法能够制得该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应用该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能够对建筑物损伤进行修补。其能够用于恶劣珊瑚岛礁环境下损伤建、构筑物的修补,从而延长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珊瑚岛礁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海域,常年处于高温、高湿、高盐的复杂环境,使得珊瑚岛礁上服役多年的建、构筑物难以避免地出现大面积开裂、剥落、侵蚀、垮塌等病害。针对珊瑚岛礁建、构筑物服役多年后损伤严重的问题,为了延长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需对破损的建、构筑物进行修补。然而,由于潮汐、海浪等特殊环境,对于防浪堤挡墙和防波堤护坡等构筑物损伤位置的修复应充分考虑修补材料的凝结时间,尽量减小潮汐和海浪对修补材料性能的影响。此外,由于珊瑚岛礁远离大陆,陆源砂石料必须依靠与大陆远距离运输,运输成本极高。因此,需在不破坏岛礁原有环境的前提下,就地取材,发明一种适用于岛礁工程中损伤建、构筑物的快速修补材料,用以改善建、构筑物的服役性能。目前常用于破损建、构筑物的快速修补材料普遍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修补方法,其能够用于恶劣珊瑚岛礁环境下损伤建、构筑物的修补,从而延长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包括:
重烧氧化镁掺量:26-40;
磷酸二氢钾掺量:13-23;
复合缓凝剂掺量:2-4;
骨料掺量:28-45;
拌和水掺量:8-14;
其中,所述骨料为取自珊瑚岛礁地区的珊瑚砂或者陆源砂,所述骨料的粒径根据待修补的建筑物损伤裂缝的大小而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损伤修补材料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珊瑚砂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4.75mm,所述珊瑚砂的细度模数的取值范围为2.50-2.90,所述珊瑚砂的堆积密度为1100kg/m3-1200kg/m3,所述珊瑚砂的孔隙率的取值范围为50%-70%,所述珊瑚砂的表观密度的取值范围为2700kg/m3-2800kg/m3,所述珊瑚砂的1h吸水率的取值范围为1.5%-2.5%,所述珊瑚砂的氯离子含量的取值范围为0.1%-0.2%。
作为优选,所述陆源砂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4.75mm,所述陆源砂的细度模数的取值范围为2.30-2.80,所述陆源砂的堆积密度的取值范围为1200kg/m3-1600kg/m3,所述陆源砂的孔隙率的取值范围为40.0%-50.0%,所述陆源砂的表观密度的取值范围为2500kg/m3-2800kg/m3,所述陆源砂的1h吸水率的取值范围为0.30%-0.50%,所述陆源砂的氯离子含量的取值范围为0.01%-0.02%。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缓凝剂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包括:
硼砂:19-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1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