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动态标签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9068.2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2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袁钰博;刘江城;李邈;谭靖宣;李昕祎;贾鸿盛;毛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28 | 分类号: | G06V10/28;G06V10/764;G06V10/12;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铁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标签 识别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一种棒材动态标签识别方法,包括:所述棒材的端面设置有标签牌,包括:通过云台带动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棒材的端面进行抓拍,以获取成捆棒材的端面图像;对所述端面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获取所述端面图像中的标签牌图像;对所述标签牌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取增强图像;对所述增强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取二值化图像;根据所述二值化图像确定棒材标签的轮廓区域,以得到所述棒材标签图像中的识别码。本发明解决了工人扫描钢材标签因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繁琐等而导致的漏检、错检,钢材数量和批号确定的准确性、可靠性较差等现实问题,在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同时,实现钢厂生产效率提升,推动产线向数字化、无人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领域内的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棒材动态标签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棒材标签图像采集是棒材在出入库前的重要环节,标签图像中信息至少包括产品编码、材质和规格,这一步骤可以起到信息追踪、回溯的作用,完整的棒材信息追踪系统能有效提高业务协作水平,降低人工成本,释放业务人员填写、查找、传输钢坯质量信息和线棒材成品信息的工作量,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对每件线棒成品从下线、入库、销售、出库,最后到客户手中的全流程跟踪。
生产好的棒材在装车之前需要扫描标签确认信息,目前这一工序主要都由人工来完成。目前的方式存在人工值守效率低、强度大、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作业效率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动态标签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工人手动识别信息标签耗时耗力,并可能存在漏检、错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棒材动态标签识别方法,所述棒材的端面设置有标签牌,包括:
通过云台带动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棒材的端面进行抓拍,以获取成捆棒材的端面图像;
对所述端面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获取所述端面图像中的标签牌图像;
对所述标签牌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取增强图像;
对所述增强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取二值化图像;
根据所述二值化图像确定棒材标签的轮廓区域,以得到所述棒材标签图像中的识别码;
基于所述识别码,得到所述标签牌所承载的棒材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
获取所述端面图像中的标签牌图像的数量,以及获取成捆棒材的端面图像的数量;
将所述标签牌图像的数量与所述端面图像的数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实现对成捆棒材标签漏检的判断。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端面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获取所述端面图像中的标签牌图像,包括:
将所述端面图像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成捆棒材检测模型,通过所述成捆棒材检测模型对所述端面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得到所述端面图像中的标签牌图像。
可选地,所述通过云台带动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棒材的端面进行抓拍,以获取成捆棒材的端面图像的步骤前,还包括:
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测量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成捆棒材的承载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记为第一距离;若所述第一距离不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调整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所述承载装置的距离;若所述第一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判断第二距离传感器是否产生信号,若产生信号,则通过云台带动图像采集模块对所述棒材的端面进行抓拍。
可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棒材信息发送至边缘计算设备,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将所述棒材信息发送至远程机房服务器。
可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