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5350.3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3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北岛敏树;渡边纪尚;中村裕;安田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4H6/36 | 分类号: | E04H6/36;E04H6/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搬运 装置 | ||
1.一种车辆搬运装置,搬运四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搬运装置具备:
台车框架,所述台车框架从所述四轮车辆的前方或后方插入该四轮车辆的车身下方空间;
合计8根臂,所述8根臂分别设置在与所述台车框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由所述长度方向的2根臂成对地分别支承所述四轮车辆的各轮胎;
上表面板,所述上表面板在所述台车框架的上表面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设置,并支承所述臂;以及
臂驱动部,所述臂驱动部在所述台车框架设置有至少6台,将所述臂所包含的至少6根转动臂的各状态在轮胎支承状态与轮胎释放状态之间单独切换,
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的各基端部在所述上表面板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外周区域中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上表面板,
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的各顶端部位于所述上表面板的外侧,
所述至少6台臂驱动部作用于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的各作用点位于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的中途,
所述至少6台臂驱动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台车框架的侧面或所述台车框架的外侧安装于所述台车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包括对所述四轮车辆的前轮胎的后方部或后轮胎的前方部进行支承的4根内臂,
所述至少6台臂驱动部包括单独驱动所述内臂的4台内臂驱动部,
所述内臂驱动部作用于所述内臂的各作用点位于所述内臂的中途,
所述内臂驱动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台车框架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臂分别具备形成于与所述内臂驱动部相对的面的槽,
在所述轮胎释放状态下,所述内臂的轴向与所述长度方向分别一致,
在所述轮胎释放状态下,所述内臂驱动部的一部分分别收容于各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搬运装置还具备支承轴,所述支承轴设置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台车框架的侧面,在所述台车框架的外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6根转动臂包括对所述四轮车辆的前轮胎的前方部或后轮胎的后方部进行支承的2根外臂,
所述至少6台臂驱动部包括单独驱动所述外臂的2台外臂驱动部,
所述外臂驱动部作用于所述外臂的各作用点位于所述外臂的中途,
所述外臂驱动部分别安装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支承轴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板包括:第一上表面板,所述第一上表面板与所述四轮车辆的前轮胎以及后轮胎中的一方对应地设置;以及第二上表面板,所述第二上表面板与所述四轮车辆的前轮胎以及后轮胎中的另一方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一上表面板和第二上表面板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尺寸被设计为比所述四轮车辆的规定的轮距短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搬运装置还具备牵引所述台车框架的装置主体,
所述臂包括2根非转动臂,所述2根非转动臂在所述臂中到所述装置主体的距离最短,并且对所述四轮车辆的前轮胎的前方部或后轮胎的后方部进行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3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冲浪板尾舵及其RTM工艺
- 下一篇:显示装置和感测阈值电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