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2816.4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7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明;程铭;冯雷雨;黄文鹏;李蕊;梁盼;高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明 |
主分类号: | A61B1/227 | 分类号: | A61B1/227;A61B1/04;G02B2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王韶 |
地址: | 46167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内镜 ct 影像 移动 三维 输出 平台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及其方法,涉及耳科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耳内镜使用时CT影像观察不便的问题,包括摆放架,所述摆放架顶部安装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一端转动插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侧固定有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表面固定有摆放板,所述摆放板上安装有用于CT影像显示屏安装的卡接机构,且所述摆放板四角处安装有用于CT片摆放的吸附组件,本发明通过优化现有的耳内镜检查架,通过增设卡接机构和吸附组件,从而实现对CT影像显示屏和CT片的稳定夹持,使得在进行耳内观察时,能够方便对颞骨CT和耳内镜图像进行对比观察,方便医务人员的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耳内镜是对外耳道、鼓膜、中耳等进行检查或手术评估的一种腔镜仪器。耳内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股室、后股室等,及时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优势在于无创伤、耳内图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较高、诊断率高,可使临床医师掌握具体的耳内细微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
目前,在对中耳炎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耳内镜的图像和颞骨CT两种图像数据,市场上的耳内镜通常是一个检测平台,上面配备有显示屏,人员可以进行观察,人员在对颞骨CT和耳内镜图像进行对比观察时,需要将夹取CT片的平台移动到一起,观察较为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使用耳内镜同时方便对CT影像进行观察的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内镜与CT影像用移动三维输出平台,包括摆放架,所述摆放架顶部安装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显示屏,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一端转动插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侧固定有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表面固定有摆放板,所述摆放板上安装有用于CT影像显示屏安装的卡接机构,且所述摆放板四角处安装有用于CT片摆放的吸附组件。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双向螺纹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架固定在所述转动板底部,且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固定,双向螺纹杆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摆放板相固定的连接架,所述摆放板上开有多个移动口,且多个所述移动口内均滑动插接有移动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两端均螺纹安装有联动架,且所述联动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杆插接,多个所述移动杆外端均固定有L型卡板,通过设计的卡接机构实现对CT影像显示屏的卡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架包括联动板,所述联动板内开有插口,且所述插口内滑动插接有与所述双向螺纹杆螺纹套接的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外端通过轴承转动套接有与所述联动板相固定的支架,所述插口内开有限位口,且所述调节筒内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卡接件,所述联动板两端均开有限位滑口,并通过所述限位滑口与所述移动杆滑动套接,所述移动杆外侧固定有与所述联动板相抵的限位环,通过联动架实现对多个移动杆的移动调节,方便对CT影像显示屏的卡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套有与所述限位口相适配的限位凸起,且所述支撑杆外侧套有用于推送所述限位凸起向外移动的推送弹簧,通过设计的卡接件实现调节筒和插口之间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插接与所述摆放板四角处的吸附管,所述吸附管外端固定有吸盘,所述双向螺纹杆外端固定有吸附筒,且位于所述吸附筒内侧的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固定有负压轮,所述吸附筒底端连通有多个软管,并通过多个软管分别与多个吸附管对接,通过吸附组件实现对CT片的吸附。
优选的,所述摆放板外侧对应所述移动口位置处滑动插接有限位柱,在放置CT片时,能够对L型卡板进行一个限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明,未经李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2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