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2078.5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4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侃;李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腾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G01N1/40;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郭德霞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分析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该重金属分析仪包括:台架;台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和台面;第一加液装置、第二加液装置、取液装置和抓取装置;设置于台面上的振荡离心一体装置、多个混匀装置、多个检测探头和控制模块;其中,振荡离心一体装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振荡离心一体装置相对台面转动;混匀装置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混匀装置相对台面转动。通过该重金属分析仪可以实现:将加液、振荡、离心、混匀、搅拌和检测等操作集成在同一分析仪中,并且可全程实现自动化作业,能够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重金属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食品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时会对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因而,需要对粮食、食品等进行重金属检测。通常采用电化学分析法进行重金属检测。
现有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提取或添加待检测样品溶液至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到振荡设备进行振荡处理后再通过人工移送到离心装置中进行离心操作,离心后同样通过人工移送到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混匀以提取检测。
然而,这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分步进行检测处理,其检测周期长,检测效率低,且人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致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分析仪及其控制方法,以实现重金属的自动化检测,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金属分析仪,该重金属分析仪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垂直的第三导轨,以及台面;所述第三导轨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移动;
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加液装置,相对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加液装置,相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设置于所述第三导轨上的取液装置和抓取装置,所述取液装置和所述抓取装置均相对所述第三导轨沿第二方向移动;
设置于所述台面上的振荡离心一体装置、多个混匀装置、多个检测探头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相对所述台面转动;所述混匀装置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混匀装置相对所述台面转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添加第一溶液环节控制所述第一加液装置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至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并加液;在添加所述第一溶液后,控制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对所述第一溶液依次振荡和离心;在所述离心结束且进入混匀之前,控制所述取液装置相对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三导轨移动以从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提取振荡离心后的液体并移送至所述混匀装置;在将振荡离心后的液体移送到所述混匀装置后,控制所述第二加液装置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至所述混匀装置上方的第二预设位置,并向所述混匀装置添加第二溶液;在向所述混匀装置中添加所述第二溶液后,控制所述抓取装置相对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三导轨移动以从所述台面抓取所述检测探头并移送至所述混匀装置。
可选地,该重金属分析仪还包括第一储液装置,用于储存所述第一溶液;
所述第一加液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取液管和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相对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取液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在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距离为零的位置;所述第一取液管通过所述第一输液管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添加所述第一溶液环节控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至所述振荡离心一体装置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并加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腾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腾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20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