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及其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0048.0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俞昊;程永昶;黄涛;俞彬;李鹤飞;杨通辉;吴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9/30 | 分类号: | C08G69/30;C08G69/28;C08G69/32;C08G6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杨琴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甲胺基 聚酰胺 及其 共聚物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及其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预先制备对应的聚酰胺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元羧酸X或其与其它二元羧酸Y的混合物溶解于水或水/醇混合溶液制备得到二酸分散液;然后加入液态二胺PXD或其与其它二元有机胺Z的混合物,在反应器内于40~130℃下反应10min~5.0h,得到固含量为5~95%的尼龙盐料液,并经过进一步浓缩、干燥成为高浓度料液或结晶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XD为对苯二甲胺;用以调控聚合物链段刚性与熔融温度的二元羧酸X是具有2~36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酸、含有芳香单元的二酸或芳香族二酸;用以调控聚合物链段柔性与结晶性能的二元羧酸Y是与X不同的具有2~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酸、含芳香单元的二酸,或含有4~20个碳原子的内酰胺;用以辅助调节聚合物特性的二元胺Z是主链具有2~20个碳原子的线型脂肪族二胺或含芳香单元的二胺。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XD占二胺摩尔总量的1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以调控聚合物链段刚性与熔融温度的二元羧酸X包括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月桂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用以调控聚合物链段柔性与结晶性能的二元羧酸Y包括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月桂二酸、对苯二乙酸、间苯二乙酸中的至少一种,或包括丁内酰胺、己内酰胺、癸内酰胺、十二内酰胺在内的至少一种内酰胺;所述用以辅助调节聚合物特性的二元胺Z包括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庚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癸二胺、月桂二胺、十八烷二胺、间苯二甲胺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及其共聚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高温高压溶液缩聚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盐以固态或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料液状态投入聚合釜中,随后加入催化剂、分子量调节剂与抗氧剂,引入惰性气氛后进行聚合反应,最后通入惰性气氛使聚合釜内压力恢复至常压,排出物料,经水浴铸带、切粒,得到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均聚物或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分子量调节剂后,所述对苯二甲胺基聚酰胺盐料液中的二胺/二羧酸的摩尔比率为1.10~0.9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催化剂为小分子酸类,所述小分子酸类为磷酸、硼酸、盐酸、次磷酸;或者为含磷化合物,所述含磷化合物为次磷酸钠、次磷酸钙在内的次磷酸盐;或者为有机酸类,所述有机酸类为乙酸、苯硼酸与含取代基的苯硼酸类化合物;或者为胺类单体与酸类形成的盐,所述盐为硼酸-间苯二甲胺盐、3,4,5-三氟苯硼酸-间苯二甲胺盐;或者为多种催化剂以任意比例的组合物;催化剂使用量为相对单体总重量的50~80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单官能团化合物或有机二胺、有机二酸;其中,所述单官能团化合物为苯甲酸或乙酸,所述有机二酸为对苯二甲酸或己二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有机抗氧剂、无机抗氧剂及其混合物;其中,所述有机抗氧剂为酚类或受阻酚类的抗氧化剂、基于磷的抗氧剂、UV吸收剂、胺类或受阻胺类的抗氧剂、多官能团抗氧剂、亚磷酸酯类的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抗氧剂为基于铜盐及其复配体系的抗氧剂;或者为多种抗氧剂以任意比例的组合物;抗氧剂使用量为相对单体总重量的0.02~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00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