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部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隧道隆起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20642.1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桔;陈修和;王飞;沈洪波;徐国庆;赵俊洁;程邦富;王根;江朋;张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部 基坑 开挖 条件下 既有 隧道 隆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上部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隧道隆起控制方法,通过基坑围护结构将既有隧道上方所需开挖基坑进行包围,根据既有隧道上方所需开挖基坑对其进行分区,围护结构形成网格状,将基坑分隔成分区基坑,所述分区基坑,按照同向顺次标记开挖,分区基坑开挖到底后,浇筑混凝土底板,所述围护结构预埋钢筋,混凝土底板内置钢筋与围护结构预埋钢筋相连。本发明中,通过新建工程所需开挖基坑的大小将涉轨影响区基坑划分成所需若干个分块基坑,分区开挖可以减小单个基坑的长宽比,最大限度的控制基坑侧壁变形。基坑的分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划分方案,使得本发明中施工方法更具普遍性、实用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的开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上部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隧道隆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道路日渐拥挤,地上建筑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地下空间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建筑工程开始向地下延展。然而城市中心地区用地紧张,地下工程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在既有地铁隧道上部、下部或者临近开挖基坑的工程。对于涉轨地层开挖卸荷工程施工风险巨大,其在地形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更甚。既有的施工方法在已有隧道上方进行土体的整体开挖后,未充分考虑到工程施工造成的地层扰动,开挖基坑底面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约束,不能避免地层向上隆起。对既有隧道造成应力与应变的影响,从而导致既有隧道产生过大的变形,影响了既有隧道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限制因在既有隧道上方开挖基坑导致隧道隆起的施工方法,现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上部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隧道隆起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上部基坑开挖卸荷条件下既有隧道隆起控制方法,通过基坑围护结构将既有隧道上方所需开挖基坑进行包围,根据既有隧道上方所需开挖基坑对其进行分区,围护结构形成网格状,将基坑分隔成分区基坑,所述分区基坑,按照同向顺次标记开挖,分区基坑开挖到底后,浇筑混凝土底板,所述围护结构预埋钢筋,混凝土底板内置钢筋与围护结构预埋钢筋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分区基坑按照距隧道由远及近依次标记。
优选的,标记的第一层为距隧道的远端,直接进行开挖,无需分块,标记的第二层至距隧道近端最后一层按照土层的长度进行分块,按照先两侧后中间的开挖原则进行,至最后一层土开挖完成。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新建工程所需开挖隧道上方基坑的大小,通过围护结构将隧道上方所需开挖基坑进行包围,围护结构打入深度要求与隧道保持安全距离;
步骤S2,围护结构可形成网络体系依隧道上方基坑的大小将其分区,所需分区的大小和数量依开挖基坑大小不同而不同,围护结构打入深度如步骤S1所述;
步骤S3,分块所得基坑根据坑内土方量的大小进行分层,按照距隧道由远及近依次标记,标记的第一层为距隧道的远端,考虑到开挖过程对隧道的影响较小,可直接进行开挖,无需分块;标记的第二层至距隧道近端最后一层按照土层的长度进行分块,按照先两侧后中间的开挖原则进行,至最后一层土开挖完成;
步骤S4,分块基坑开挖到底后,浇筑混凝土底板,底板钢筋与围护结构预埋的钢筋相连,待混凝土硬化后形成一个空间的围护结构,再进行下一个分块基坑的开挖工作,以此完成隧道上方基坑的开挖工程。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