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8F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8029.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宝;付诗琴;陈烽烽;袁芳;吴昊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9/04 | 分类号: | C07D409/04;C07D249/06;C07D249/04;C07D403/06;C07D417/06;C07D471/04;A61K51/04;A61P35/00;A61K10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魏静;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8 标记 放射性 示踪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F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分子影像探针领域。该放射性示踪剂的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首次提出在三氟甲基化1,2,3‑三氮唑类化合物上直接标记18F,成功构建了5‑CF218F‑1,2,3‑三氮唑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5‑CF3‑1,2,3‑三氮唑类化合物能够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的药物,本发明提供的5‑CF218F‑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放射性示踪剂,用于观察药物分子在活体内的代谢情况。本发明构建5‑CF218F‑1,2,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安全可控,所得产物反射收率高。本发明的方法在最后一步实现18F标记,减少了衰变时间,有利于产物的活体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影像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8F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取得了快速而巨大的发展,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中,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核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探测生物体内的化学生物学进程,检测疾病的状态和进展,并且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不同于传统的X光、超声波等结构和解剖成像技术,PET 通过捕获带有放射性核素的靶标分子发射的正电子信号,实现成像并获得相关生物学信息。PET能够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PET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分子影像探针(又称放射性示踪剂)。PET分子影像探针能否实现成功的临床应用,不仅取决于其生物学功能,也取决于其放射性标记方法的高效性和实用性。目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碳-11(11C,半衰期20.4分钟),氟-18(18F,半衰期109.8分钟),氮 -13(13N,半衰期9.97分钟)和氧-15(15O,半衰期2.04分钟)。其中,氟-18 因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PET核素。例如,广泛应用于临床的PET分子影像探针2-脱氧-2-氟-D-葡萄糖 (2-deoxy-2-[18F]fluoro-D-glucose,FDG)在癌症、心血管和神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PET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探针的临床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探针还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开发快速高效并具有实用性的合成方法,构建新颖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并应用于各类生物学检测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此外,FDG探针本身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只能用于疾病诊断,无法满足临床上在治疗疾病时,观察药物分子在活体内的代谢情况的需求。
1,2,3-三氮唑是许多生物活性的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物分子中,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骨架。研究发现,将三氟甲基引入有机分子中能够改变有机分子的特性,如改变其代谢稳定性、脂溶性以及其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通过引入三氟甲基可以得到各种性能优异的医药、农药、染料和功能材料。很多三氟甲基化的化合物已经实现了商品化,例如:氟西汀、甲氟喹、来氟米特、尼鲁米特、度他雄胺、比卡鲁胺、阿瑞匹坦、塞来昔布、氟虫腈、氟啶胺、吡噻菌胺、啶氧菌酯、氟啶草酮、氟草敏、氟乐灵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8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