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集成度纳米墙集成电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13345.4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9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廖永波;刘金铭;李平;杨智尧;刘仰猛;刘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06;H01L2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度 纳米 集成电路 结构 | ||
1.一种高集成度纳米墙集成电路(NWaFET)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结构最下方为一个P-Well硅单晶半导体区域(105),在该P-Well硅单晶半导体区域(105)上部形成有NWaFET的硅单晶N+漏极区域(104);在该N+漏极区域(104)上方有N-硅单晶或窄禁带赝晶漏极区域(103);在该N-漏极区域(103)上方是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在该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上方是N+窄禁带多晶半导体源极区域(101);所述N+漏极区域104包括上部和下部,下部宽于上部,下部的下表面和侧面被P-Well(105)包围,在上述N+漏极区域(104)上部、N-漏极区域(103)、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以及N+窄禁带多晶半导体源极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沟槽,沟槽的下表面低于N-漏极区域(103)和N+漏极区域(104)的界面,高于N+漏极区域(104)的下表面;沟槽内填充栅电极(106)和绝缘栅介质(107);栅电极(106)由重掺杂多晶或耐熔金属硅化物或耐熔金属或他们的组合体构成;绝缘栅介质(107)用于隔离栅电极(106)和其他半导体区;漏电极(108)设置于N+窄禁带多晶半导体源极区域(101)、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N-漏极区域(103)以及N+漏极区域(104)的侧面;绝缘材料(109)使得漏电极(108)与N+源极(101)、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以及N-漏极(103)区域隔离;漏电极(108)与N+漏极区域(104)接触,该接触面低于N-漏极区域(103)和N+漏极区域(104)的界面。
2.一种高集成度纳米墙集成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结构最下方为一个P-Well硅单晶半导体区域(105),在该P-Well硅单晶半导体区域(105)上部形成有NWaFET的N+硅单晶漏极区域(104);在该N+漏极区域(104)上方有N-硅单晶或窄禁带赝晶漏极区域(103);在该N-漏极区域(103)上方有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在该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上方是N+窄禁带多晶半导体源极区域(101);所述硅单晶N+漏极区域(104)包括上部和下部,下部宽于上部,下部的下表面和侧面被P-Well(105)包围,在上述N+漏极区域(104)上部、N-漏极区域(103)、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以及N+窄禁带多晶半导体源极区域(101)的侧面设置有沟槽,沟槽的下表面低于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和N-漏极区域(103)的界面,高于N-漏极区域(103)和N+漏极区域(104)的界面;沟槽内填充栅电极(106)和绝缘栅介质(107);栅电极(106)由重掺杂多晶或耐熔金属硅化物或耐熔金属或他们的组合体构成;绝缘栅介质(107)用于隔离栅电极(106)和其他半导体区;漏电极(108)设置于N+源极区域(101)、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N-漏极区域(103)以及N+漏极区域(104)的侧面;绝缘材料(109)使得漏电极(108)与N+源极区域(101)、P+型沟道半导体区(102)以及N-漏极(103)区域隔离;漏电极(108)与N+漏极区域(104)接触,该接触面低于N-漏极区域(103)和N+漏极区域(104)的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3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